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四个转变”在基层 曲布滩村:变化不仅仅来自村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1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看,我们能不能把这几张照片发在网上,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


  “对,这样不仅可以开展网上业务,还可以吸引游客来此采摘。”……


  5月22日,记者走进了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曲布滩村,在村两委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曹延勇和村主任曹旺正在和几个人对着电脑探讨着什么……


  “这几个人是县上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正在和这家公司谈合作,想利用他们的平台将我们的种植成果推广出去,开拓市场。”和记者一同进来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李海青解答了我的疑惑。


  李海青告诉记者,村子平均海拔在2900米以上,大部分村民已经易地搬迁到了县城,但是耕地还全部在这里。他刚来的时候,村子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都是在地里种些青稞和油菜籽,土里刨食,收入有限。有些耕地成了撂荒地,有劳动能力的年轻村民外出务工,但是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也都不稳定,绝大多数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穷则思变。如何才能改变村民的生活面貌,李海青认识到唯有转变单一的生产方式。


  经过实地调研,李海青发现,虽然村子的海拔比较高,但却有146公顷多的梯田可以大规模种植,只不过村民们过去种植的农作物价值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效益。


  但是哪些价值高的农作物适合在此种植却成了摆在李海青和村两委面前的难题。经过小规模实验种植蕨麻、西红柿等农作物后,最终发现了种植荷兰豆不仅有不错的经济效益,而且产量也有保障。


  荷兰豆的试种成功不仅让李海青无比兴奋,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在李海青的提议下,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属于村集体经济的种植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曹延勇带头任理事长,剩余成员由村民们推选而出。


  合作社成立后,首先以每0.067公顷地1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手中133公顷耕地进行统一有计划的种植,雇用了本村和周边村子的80余名劳动力在这里工作,每天开出工资80元。


  然而合作社第一年种植却遭遇了意外,种植的10公顷荷兰豆和50多公顷其他的农作物在快要收成的时候遇到了冰雹灾害,只收成了预计的三分之一。虽然出师不利,但村民的积极性却更强了,因为仅仅三分之一的收成也基本保住了成本,而且给村中的贫困户每户分了1000元的红利。


  看到了致富希望的村民们纷纷报名参加合作社,曹延勇和曹旺也每天都跟着李海青找合作商。今年,他们又找到了一家蔬菜种植商和药材公司合作,在种植13.3公顷荷兰豆的前提下,又在合作商的技术指导下,订单式地种植了20公顷娃娃菜和9公顷的黄芪。据李海青介绍,不出意外,这40多公顷农作物平均每0.067公顷的收入至少在1000元以上,粗略估计收入也要在60万元左右,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


  村民米世忠告诉记者,过去一直就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而且收入也不稳定。现在看到合作社前景这么好,就在家门口,所以动员全家人把接近2公顷的土地全部流转到了合作社,自己也加入了合作社,看着现在地里种进去的农作物,心里充满了希望。


  合作社越做越红火,李海青和村两委成员又将目光放到了互联网上,希望做成“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于是便出现了一开始记者看到的那一幕。由于高海拔地区种出的农作物病虫害少,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他们准备借助对方公司的冷库,将农产品储蓄起来,经过包装后销往更远的地方。同时大力宣传,吸引游客来采摘,在合适的时候发展旅游。


  村子里的变化不仅让村民感到高兴,也让村两委班子思想发生了转变。今年曹旺又主动带头做理事长成立了村中的第二个集体经济养殖合作社,目前5个畜棚正在建设中。曲布滩村由于转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不仅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转变了村干部和带头人的思想,他们主动带领大家走上一条致富的路。(作者:陈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