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卡岗普合作社的增收“法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 12: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2日,来到澜沧江畔的囊谦县觉拉乡卡永尼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植树人的身影,同行的囊谦县文明办主任李岱基介绍道:“那些植树的牧民是卡岗普种植养殖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社员,那个戴迷彩帽的是合作社理事长东周,他们合作社每年都会植树,去年植了一万多株。”

  卡岗普种植养殖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旁边是4座温室大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红陶,合作社社员正在制作红陶。旁边的房子里摆放着6口酒缸,这里是合作社用黑青稞酿酒的地方。

  “我们合作社是2012年建立的,25户150人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从事的是种植、红陶制作、酿酒。”合作社理事长东周介绍道。

  合作社成立后整合了20公顷耕地,统一种植黑青稞,用来酿酒。扎桑从合作社成立开始就加入了,家里的1.2公顷耕地整合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黑青稞,女儿卓央在合作社制作红陶,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

  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种植的黄瓜、菜瓜、辣椒等蔬菜已经长出了嫩芽,东周告诉记者:“这4座温室大棚是去年州农牧局投资建设的,每个大棚的造价是25万元,占地是60平方米,我们种植的蔬菜除了满足自己需要外,多余的会出售到寺院和学校,一年下来,一个大棚还能赚1万元。”

  觉拉乡是玉树州的“红陶之乡”,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红陶,红陶也是农牧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端的瓷器、玻璃用品、不锈钢制品出现,红陶逐渐淡出了生活。

  2012年,东周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让红陶重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法宝”。

  红陶制作车间,30岁的洛改席地而坐,泥团在手中眨眼之间变成了一个个厚度均匀的圆形,然后迅速放在转盘上,高速旋转,他的手指随着泥团快速抖动,一切动作显得的那么沉稳熟练。

  “洛改做的是酸奶桶,以他的手艺一个小时就能做完,做完后能卖300多元,如果做成工艺品能卖600多元。我们这里做得最多的是杯子和碗,这些半个小时就能做一个,每个卖50元。”东周告诉记者。

  东周说,这两年红陶销量比较好,有时会出现产品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人均日收入最高的可以拿到500元左右,最低的也有100元,这几天我们准备集中力量,做一批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产品。

  从单一的种植和红陶制作家庭作坊,到现在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东周带领着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大道。(张多钧)<input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