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知道不能溺爱孩子,但是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也因此,有些家长打着“不溺爱”孩子的旗号,行得却是溺爱孩之“实”。那么,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去判别和觉知自己是否在溺爱孩子呢?首先我们需理解什么叫“溺爱”?
有一句话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不免让人想起一些父母,他们用“恩”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结果却生出了很多“害”,这也即是溺爱的一种显现。另从汉字解说层面来讲,“溺”字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了,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对于这一点,可以从“阿斗”的故事说起。众所周知,刘备的儿子阿斗极不成器,很快就使刘备闯荡一生所建立起来的事业毁于一旦。清一山长说:一代雄主刘备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成为西蜀霸王,而他的儿子却是一个软弱、糊涂、毫无作为的白痴式的人物。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状况?“扶不起的阿斗”成了一句经典名言。难道阿斗是天生的软骨头吗?山长说:其实阿斗的出生没有什么问题,也并不是扶不起来,而是“害生于恩”,保护得过多,根本就没有人真正扶过他,锤炼过他。
在阿斗的成长过程中,正值刘备或者说蜀汉的强盛期,五虎将各个能征善战,诸葛孔明事事呼风唤雨。由于人才济济,长袖善舞,刘备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就犯了一个大的失误——没有对子女实际生活的锻炼。阿斗则完全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被呵护着,享受有方,劳作无法。尤其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完全成了阿斗的“保育员”,让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依靠“相父”来完成。也因此,阿斗不可能发展事业,也不可能守住事业,而最终成为了一个懦弱无能的人。这就是害生于恩的例子。
而反观现在,很多家长不也是不辞辛劳地当起了孩子的“保育员”而不是人生教练吗?有些家长似乎深谋远虑,为自己孩子的现在、将来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设计、筹划了。为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作业辅导班,各种兴趣班。貌似,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然而,冷静理性的想想,如此精心、倾心地为孩子设计未来,为其做准备,真得是在帮助孩子成长从而让他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吗?孩子的未来是家长所能够承担的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和思考。
人生之路有出其不意的挫折和情境,作为父母,不可能庇佑孩子一生,但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庇佑符”是: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及内在的力量,淬炼他自身的能力,让他尽快地不再需要你也能很好地创造自己的生活,处理事情,而不是一旦离开了你就活不下去!
西宁幸福文化工作室
微信号:supuxin
让你看见,给你知道
幸福一直都在你身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