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今天腊八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腊八节即青海人所谓的“腊月八”,是人们经过一年的劳累辛苦之后,转入过年休养的一个关键时节。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但是在青海,今年的冬季却很温暖。
腊八粥
腊八粥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除了腊八粥,腊八节还吃什么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腊八冰
从以前开始在青海就有腊八节吃冰的习俗。
腊八前一天,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蒜
北方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很好。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习俗
扎苕帚
旧时腊八节农村人会请庄间会扎苕帚的人在这一天扎苕帚,据说这一天扎的是‘金苕帚’,用了会进财的。
冻腊碗
腊七交腊八晚上,置一碗凉水于打麦场中,冻成“碗坨子”,清早起来,拿进屋内稍加温,倒扣取出,有经验的农人会从“碗坨子”上的气泡形状来预测第二年庄稼的长势收成,比如小气泡多,则糜谷成了;大气泡多,则豌豆成了;扁气泡多,则扁豆成了;长气泡多,则小麦成了。如有大而不规则气泡,则预示第二年会下冰雹。此俗边远山村现今仍有流传。
杀年猪
青海童谣:“腊月八,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猪儿杀的吱啦啦,米饭坩的夸塌榻”。
过了腊八就杀猪,那时的村庄,每家每户都要喂一口大肥猪。杀猪的那天,小孩们起的特别早,有从场面往厨房抱柴火的,有在厨房烧火的,有往那深不见底的杀猪缸里倒水的,也有到后院看猪圈里的猪是否睡醒的,还有跑到邻居家看水是否烧开的……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一个腊八节,我们在舌尖上品味着过往的精彩。前人把福泽子孙的厚望细化在无声的饮食中、习俗中,潜移默化感悟着他的儿孙。今天的我们,更应重塑传统,祭祀先贤圣德,根脉永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