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再忙也要看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14: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向优妈咨询问题:孩子学习不上心,放了学就打游戏,最近开始出现逃学旷课,老师找我谈了几次话,我和他爸都愁死了,到底该怎么办啊?优妈就问她: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迷上游戏的?“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当时我和他爸都没在意, 再加上我们都比较忙,孩子玩起游戏来,不会乱跑,会省去很多麻烦。谁知道现在......孩子现在上4年级了,从幼儿园到现在,多少年了,非得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想起来解决。
1 .教育不能等
    很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孩子的坏习惯刚露头的时候,没有足够重视,等事态严重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这个时候,再想改就难了!很多人总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因此,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李嘉诚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说白了,父母赚再多的钱,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赚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呢?

t01a473acb18bcc9199.jpg

t019b1efb145001c306.jpg

t01743fb689aa90f19b.jpg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老师,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最先看到的人,也是最关注孩子的人,也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在一个人的教育中,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关键,对一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模仿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特点,如果父母语言、行为、习惯不良,那就很难保证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做到优良。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是认字、读书、数数等,教育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所以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就应在各方面成为一个良好的模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教育孩子。比如父母相亲相爱关系融洽,脾气各方面都很好,那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也也会平易近人。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要么把孩子放给老人,要么把孩子托管,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诸如幼儿园、学校等,而自己采取放任的态度,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一切都好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既然把孩子带到人世间,那么你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他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点做父母的应该明白。重视感情教育.毕竟是血肉之躯,而孩子的情感特征更明显,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忘记感情的教育。比如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感情需求,加强亲子关系,要把感情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孩子的个人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习惯能够受用一生。孩子因为小不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做为家长的就要去引导孩子。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3.可以说,孩子一生的命运在父母手中,父母若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教育孩子不能等,父母们千万不要再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等你年老的时候, 就会发现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以让你骄傲和生活无忧。孩子,才是父母这辈子最大的事业!

发表于 2016-12-8 14: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才是父母这辈子最大的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再忙不能忘记孩子!他们才是未来!作为母亲有点羞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