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深化“走转改”百日大竞赛 班彦村:幸福花儿朵朵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5 1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pan style="color: #00008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村民吕志忠和他的“志忠小卖部”。苑玉虹 咸文静 摄</span></span>






  <span style="color: #00008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村民们在学习交流养殖八眉猪知识。</span></span>






  <span style="color: #00008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整洁明亮的客厅。</span></span>


  11月30日,记者再次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一片全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瓦房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新房里,不时传来电锯的响声,那是村民们正在装修新房,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挂在他们脸上。村口10间崭新的商铺一溜排开,“志忠小卖部”里,吕志忠正在往柜台里摆放商品。一旁的村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拉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

  从大山深处到平川,从几十年的土房到新房,从种地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交通难、娶亲难到现在一切都有改善,班彦新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昔日的穷山村焕发出了新农村的新风貌。

  贫困村民迁新居

  今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访新村,问民生,话脱贫。沉寂的土族村庄沸腾起来,乡亲们说,建好新居开好头,脱贫致富不用愁,好日子更有盼头。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直到今天,班彦新村的村民们还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访的喜悦中。总书记详细了解新村建设方案、察看新居面积、结构、建筑质量,同监理新居建设的村民们交流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班彦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浅山地区。易地搬迁成为祖祖辈辈困守于此的农民摆脱贫困的新希望。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班彦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并被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11月初,班彦村98户村民告别了大山,搬进了新居,还有31户新房的装修也已接近尾声。

  59岁的贫困户吕志坚和大儿子吕曾福十天前搬进了新家,从来没住过新房的父子俩为怎么装修新房犯了难。

  “拿到钥匙后,我就让娃娃挨家挨户先去看看,看人家装好了我们再装。村子里的人都说现在流行打柜子,这不,我们也在三个房子里打了柜子,确实是好看呐。”吕志坚笑呵呵地指着床头上的柜子对记者说。

  “现在不像在山上,房子这么新,东西堆得多了自己也看不下去,我在院子里挖了个地窖,把洋芋放进去,东西也收拾整齐了放在院子角上。整整齐齐的心里舒坦。”吕曾福接过了父亲的话头说。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吕长录家崭新平整的白色瓷砖和干净整洁的布艺沙发上,烤箱上的茶壶“滋滋”地冒着热气,房间里一片温馨。

  吕长录是新村异地搬迁项目集中安置中带头签字的人。说起新村建设,起初吕长录还有些顾虑:修建的新房子国家补助多少?自己还要出多少?退耕还林的地给我们如何补偿?不久后,这些顾虑就完全被打消了:村民搬迁到班彦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享受8万元住房补贴款,村民自己仅需出4000元就能住上新房子,此外,退耕还林的地可获得每亩每年120元生态补偿。有了这些答案,吕长录终于放宽了心。

  走进柳青云家时,她正忙着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提起搬到山下的新生活,柳青云的脸上笑开了花。“我们搬下来也就十来天,家里还没收拾干净,住在这么亮堂的房子里,能不高兴吗?”提起今后的打算,她笑着告诉记者,家里孩子多,等再打几年工凑点钱,就再盖一层房子。

  幸福生活新气象

  虽然搬进新家不到一个月,但班彦新村的村民们发现,他们的生活完全发生了变化。新房屋、新道路、新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这种转变,这些祖祖辈辈居住大山深处的人的生活习惯和细节也在悄悄改变。

  “老阿奶,天气冷了,这两天腰疼了、不舒坦了就到卫生室买点药去,顺便买点感冒药回来。”记者来到吕加木全家时,听见他对老伴儿包强生花说。

  搬进了新村,别的不说,看病方便让吕加木全深有感触。

  去年夏天的一天中午,老伴儿包强生花在山上采石头时,被落石砸到了盆骨,动弹不得。得到消息的吕加木全和几个村民一起,用担架将包强生花抬下了山,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让他们走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到山下,包强生花被送进平安区人民医院时,已经晚上十一点了。

  “村子里的人生病,都是被人背着或牲畜驮着下山,到镇上打针、吃药,路上起码要走一个多小时,要是遇上个大病、重病,根本来不及往医院送啊。现在卫生室就在家门口,离镇上的卫生院也就3公里,看病方便多了。”吕加木全笑着说。

  原来的班彦村,八个社零散分布在山梁沟坡间,平均海拔在2600米左右,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其中五、六社的129户484人住在山头,贫困率高达56%。种地难、吃水难、交通难、上学难、就医难,再加上娶亲难,村民们生活中全是“难心事”。

  “我们搬下来后,大孙子就在五十镇中心小学读书,小孙子5岁了,山上没有幼儿园,家里人还发愁呢,这下好了,搬到新村,娃娃可以去五十镇上幼儿园,幼儿园有校车接送,方便得很啊。”带着小孙子在门口玩耍的吕志发笑呵呵地说。

  班彦旧村山路崎岖,从山上到山下,至少要走6公里凹凸不平的山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山路不好走,出趟门不容易,尤其碰上个雨雪天气,一连几天出不了门。”村民吕尕尕感慨地说,“现在好了,搬进新村,上学、看病、走路都方便了,我们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吕福元儿一家人刚搬进新房没多久,原来一家四口住在山上时,虽然房子大,但年久失修,一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盖起几间新房子。“家里困难,只能简单装修一下,原来的家具都坏了,就专门去县上买了几样,新生活就得有个新气象啊!”对于今后的生活,住进了新房的吕福元儿充满了信心。“新村水电路都方便,出门打工更方便,明年我去打工,老伴儿在家养猪,收入肯定比今年好!”

  班彦村党委书记李成英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始破土动工,截止到目前,新村自来水、供电、排污管网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已建成使用,幸福院、环卫设施、体育健身等器材和设备已全部配备到位。

  致富路上展宏图

  乔迁新居是人生大喜事,但对于新生活来说,只是开头。

  去年,班彦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600多元,距离脱贫目标还有差距,但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的关怀和勉励,让村民们深受鼓舞,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

  毋庸置疑。搬进新村,不仅仅是搬出“穷窝”,更重要的是让搬迁农户在有所居的基础上增加收入。

  按照我省相关扶贫政策,农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获得5400元产业扶持资金,班彦村在征求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将这笔资金集中使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循着这一思路,村子里摸索并讨论以“公司+农户(养殖能人)”的模式发展八眉猪养殖。在班彦新村,近2公顷的养殖小区建设接近尾声,相信用不了多久,村民们就能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

  “搬新家后,政府给我们建了个猪圈,听说还要免费送猪仔送饲料,等着把猪养大,还有公司收购,不愁卖不上钱,这让我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有了更大信心。”村民吕金宝高兴地说。

  在规划的后续产业发展中,根据县上有关政策,将充分利用原居住地坡度在25&deg;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生态补偿收入,成立特色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在25&deg;以下的坡耕地种植燕麦、饲草、中药材及地膜洋芋、地膜蚕豆等经济作物,并利用山地种植饲草发展牛羊养殖。

  得知种地的农户每亩可获得三农补贴100元,退耕还林的可获得每亩每年120元生态补偿这一消息,村民吕李长花乐开了花。她说:“山上的地要继续种小麦、油菜、蚕豆,硬化路就要打通了,上下山也方便。”

  来到“志忠小卖部”,明亮的玻璃柜台里,糖果、饼干、方便面、烟酒、文具、卷纸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吕志忠正在打扫卫生。“山上的家和小卖部一起搬下来了,定做的柜台今天刚送来,这儿离镇上近,批发东西不用跑远路,很方便。”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吕志忠抹了把头上的汗,“一间铺面有点小了,打算再租一间,扩大规模,早日脱贫。”

  “为了使每户有一人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加劳务收入,班彦新村已有150人参加了挖掘机、电焊、烹饪等短期劳动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123人;发放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2.9万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已实现全覆盖。”五十镇党委书记殷万安告诉记者。

  新房子,新产业,新生活。对新生活的渴盼和激情,写在了班彦新村每一位搬迁户的脸上。

  他们沉浸在对未来好日子的憧憬之中。幸福,如花儿一样,在大伙儿的心里绽放!(苑玉虹)

 <span style="color: #0000ff"> </span><span>从“逐步能致富”说开去</span>


  地处偏远干旱山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八个社零散分布在山梁沟坡间,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困扰着居住在山上的村民。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通过实施异地搬迁项目,祖祖辈辈固守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民终于告别了旧居,搬进了新家。在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的同时,这也意味着班彦新村要打一场脱贫致富的硬仗。

  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能力来实现脱贫。同时还要有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措施、保障。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班彦村视察时的殷切希望让当地村镇干部干劲更足,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成为班彦村今后的目标。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班彦村是我省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而班彦新村是我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在这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搬得出是第一步,稳得住才是关键,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能致富。对于班彦村来说,“逐步致富”让脱贫之路显得更加稳健。

  逐步能致富,靠的是国家的扶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拔穷根、摘穷帽也是这个道理。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逐步能致富,贫困户才是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阶段。而在挪穷窝之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一次又一次探讨后得出的方案;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脱贫计划;需要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致富路上的主角。在班彦村,也不例外。

  分户养猪,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搞技能培训,让村里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让贫困户优先租赁商铺,加快致富步伐。而在一步步描绘村民致富图景的同时,“逐步”二字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体会到了脱贫的不易。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班彦新村129户村民搬进了新居,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相信班彦新村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在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落到实处,一定会早日奔向小康!(咸文静)





  <span>新房 新景 新生活</span>






  <span style="color: #00008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装修一新的厨房。</span></span>


  “你慢点,小心我的柜子!”看着在一旁收拾碗筷的老伴儿,林七江晒什姐一边开口叮嘱道,一边忙碌着,准备着一家人的午饭,动作熟练却又显得小心翼翼。

  “60年了,真想不到我还能在这么好的灶台上做饭,前几天,我还坐在灶火门上往里面放柴火呢!”

  听到老伴儿说起这话,吕有章放下手里的活走出了厨房,看着正在装修的客厅、宽敞的卧室,老吕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用自己那双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雪白的墙壁,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沙沟山的山梁上……

  今年63岁的吕有章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贫困户,自打出生那天起,他就生活在沙沟山的山坡上,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几亩薄田是一家人生活的主要来源,蜿蜒曲折的一条土路是一百多户村民出村的唯一通道。

  “原来有7间土房,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家里困难,一家六口除了种地,只能靠儿子外出打工赚点钱。哪敢想着住新房啊,做梦都盼着这条路能修好,两个孙子上学方便点!”吕有章说着叹了口气。

  今年年初,一阵阵春风吹绿了山头,也吹来了班彦村五社、六社129户村民易地搬迁的好消息。那件原本吕有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

  “说实话,今年我就盼着这一天。”说话间,吕有章的眼睛里似乎亮了起来。

  就这样,在村民们一天天的期盼中,班彦新村初见雏形。整齐划一的民房、办事大厅、中心广场、宽阔的村道、太阳能路灯、……老吕一趟趟往山下跑,一趟比一趟看的时间长。

  8月份,一场大雨让吕有章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新村里查看新房的屋顶、窗户,还有院子里的自来水管,而在蒙蒙细雨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班彦村。

  “哎呦,当时把我激动坏了,总书记就站在这儿询问我们家里的情况,可房里连个凳子都没有,都没能让总书记坐一会儿。”提起当时的情形,吕有章记忆犹新。

  15天前,吕有章的新房终于完工,一拿到钥匙,老两口就赶忙找工人进行粉刷装修,一天天忙活下来,年过花甲的吕有章累得直不起腰,可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却盛满了幸福。“还有四五天就能干完了!今年可以在新房里过年了!”

  还没从搬进新房的喜悦中缓过神儿来,分新猪舍的消息又传到了老吕的耳朵里。原本正在为今后生活发愁的他,心里乐开了花。

  “这就是帮我们老百姓谋出路啊!一家一个猪舍,36平方米,等猪出栏了,我们也不用自己去找买家,全给我们安排好了。我都想好了,等明年开春,我就在家养猪,也能让家里多份收入!”老吕说着,笑了起来。

  “走走走,县上畜牧局的专家来了,听说今天要先给我们培训一下,你快点,别迟到啊!”说话间,几个老乡站在大门口招呼老吕一起去村口“听课”,老吕拍了拍身上的土,跟老伴儿打声招呼就快步向门口走去,步伐轻快,似乎压在身上的那个名叫“贫困”的担子又轻了不少……(咸文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