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西宁7月18日电 (孙睿)“青海全省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7平方公里,共计减少土壤流失量427.29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1953万立方米,提高植被覆盖度28%,增加经济收入1770.96万元(人民币,下同),流域受益人口达到36.8万人。”青海省水保局局长张艳得18日在青海省水利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青海省国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2.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07%。
“青海省的水土流失类型多以水蚀、风蚀、冻融交错形式出现,水土流失极其严重,防治难度很大。”张艳得强调,为此,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的五年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乃至下游省区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据达标验收的小流域资料汇总计算,青海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东部农业区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率由50%以下提高到90%,未利用土地由50%以上减少到30%以下;水平梯田由治理前占耕地的25%增加到50%以上,林草覆盖率由10%增加到3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00提高到6000元。此外,通过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该省每年拦泥保土1000万吨以上,洪水发生率大幅下降,人畜伤亡、毁坏土地、河道淤塞等损失明显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