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等一下,马上就要变红灯了,大家退到线后面等吧!”近日,五四大街与同仁路交会口、西关大街与黄河路交会口等路口,都有手拿交通警戒绳的交通文明劝导员劝导行人不要闯红灯。 从4月1日开始,城西区创城办对五岔路口、同仁路与五四西路交会口等十字路口试点实行早晚高峰期拉警戒绳的管理方法,劝导行人和非机动车按序通行,杜绝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发生。 无警戒绳:你闯我也闯 昨日15时30分许,记者在人民公园门口看见一名男子无视红灯,一路小跑穿过斑马线,正要直行的几辆轿车不得不紧急刹车避让。一名抱着孩子的妇女闯红灯行至路中央时,先在车流中停下脚步,然后见缝插针地穿过了马路。 近半个小时里,行人乱闯红灯的情况不时出现,市民张先生说,一些行人闯红灯存在侥幸心理,“你闯我也闯”成为一种习惯,可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张先生表示,绿灯亮起时,行人本可以放心通过,但很多时候行人不得不停下来避让车辆。再往前走,绿灯可能已经开始闪烁,行人只好再等下一个绿灯。“如果我有急事的话,可能就‘被迫’闯红灯了。”张先生说,行人的通行权经常被转弯的车辆侵犯,所以转弯车辆和信号灯分配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对行人闯红灯负责。 有警戒绳:绳一拉都停下昨日13时许,在西关大街与黄河路交会口,记者看到几名交通文明劝导员站在各路口的斑马线前,红灯亮起时,他们便拉起一根2米多长的交通警戒绳。
在劝导员的提示下,一些经过的行人纷纷停下来等候。当绿灯亮时,劝导员将绳子放下,行人和非机动车开始有序通过。市民汪小姐说,她觉得这个措施不错,能有效防止行人闯红灯,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市民观点:有支持有反对对于拉交通警戒绳制止闯红灯的方法,市民议论纷纷。有人表示理解,认为这样做确实是无奈之举。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觉得这是强迫行人遵守,而且在路口拉绳子影响市容。
市民李先生说,“这根小绳子起到的警示作用,似乎强于信号灯,大家如果都能因此遵守交规,是件好事,毕竟安全第一。” 也有市民表示,过马路还设警戒线,虽是好事,但让人不舒服,有点被强迫的感觉。 交通文明劝导员马文平说,“在拉绳子的过程中,也有市民不听劝,甚至避开绳子绕道穿梭在车流中,特别危险。其实我们这么做是为行人的安全考虑,却被个别行人误以为是管闲事,有时甚至还会有打骂劝导员的现象。”马文平还表示,虽然心里委屈,不过看到路口的交通秩序比平时要好很多,觉得受点委屈也值了。 提升素质才能提升城市软实力城西区创城办的工作人员马靖说:“行人闯红灯过马路一向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难点,为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我们会在每天早中晚高峰时段合理安排交通文明劝导员上街,采取手拉绳的办法,试行拉绳子劝导后,效果比吹哨子明显要好,而且现在我们都改成了统一的红色绳子,既不会影响市容也不会影响市民通行,希望市民能够理解交通文明劝导员的工作。”
马靖还表示,他们也经常和交警部门沟通,完善路**通信号灯的时间,让市民能有充足的时间安全过马路。 “拉绳子只是一种劝导措施,目的在于提醒所有人不能闯红灯,最终在每个人心中拉起一根不闯红灯的无形警戒线,让市民做文明的交通参与者。”同时马靖也呼吁,目前西宁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广大市民是文明城市成果的受益者,更是建设的参与者。只有每位市民真正从内心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推动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我们城市的软实力。( 西海都市报 韩晨琛)
本文来源 | 夏都西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