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搅沫沫早编 于 2016-3-10 22:23 编辑
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据说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不仅小孩要“剃龙头”,各位长发美女也可以给自己整个新发型,从头开始,一年精神到头。那龙抬头理发之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小编来为您介绍。
二月二剃龙头习俗,讨个好兆头!
农历二月初二,为二月二节,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流传着理发的习俗。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青岛人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体现的是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听上去还有点小激动呢。
听说二月二
和炒大豆最配哦今天就是“龙抬头”了,作为春节和元宵节后,市民最关注的重要节日,“二月二”的传统炒大豆早早地开始飘香,提前热卖。在西宁的多家超市和临街商店都能看到,炒大豆被摆放在入门最显眼的位置上,时刻提醒着市民“二月二”到来。二月二,青海人爱吃的炒大豆有哪些
黑脆:自民国以来就有“黑脆”的叫法,看起来黑,但吃起来脆。皮焦肉黄,具有浓厚的豆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黄脆:温火烘炒,面呈金**,内核淡黄,口感酥脆,具有淡淡的豆香味。
尕大豆儿:外形较黄脆小而玲珑,出锅后皮开肉绽,老百姓形象的称其为:“双眼皮”。口感绵柔,民间有:“八十岁老汉不用嚼,舌头一压就下肚”的说法,是老少皆宜的佳品。
白豌豆:豆体浑圆雪白,出锅后面呈鹅**,吃起来嘎嘣脆,有“单眼皮”的俗称。
麻豌豆:外观麻皮呈青色,口感浓厚。中医上有“强身健体、益脾壮阳”的说法,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馈赠亲朋的佳品。
友情提示
“二月二”的传统美食炒豆好吃,不少市民吃起来停不住嘴。对此,医生提醒,这些豆类等都是易胀气的食物,因此在食用时要适量,如果吃太多的话容易引起不适,有肠胃疾病的患者,和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应格外注意,不要贪吃而忽略身体健康。
除了理发和吃炒大豆其实还有很多习俗
1.吃龙食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今晚准备食材,明天准备一桌大餐吧!
2、接姑娘
咱们北方部分地区有这样的习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3、行开笔礼
二月二这天,要行开笔礼,传说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俗中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仪式中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无论是什么习俗 ↓↓↓祝大家↓↓↓
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 、春回大地万物苏,农家梦想接地气,风调雨顺盼丰收,大仓满,小囤流,一年吃穿不用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