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延伸幸福通道铺民生坦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4 08: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驱车驰骋在冬日的祁连,黄草枯萎,万物已进入冬眠,而在沃野万里的黑河谷地,牛羊如珠的祁连草原,一排排红顶瓦房跳跃在我们的视线中,一条条平坦宽阔的乡村道路像飞舞的绸缎,延长了我们追寻的目光。


        祁连县阿柔乡黄草沟58岁的牧民才什落动情地说:“十几岁时跟随父亲去西宁,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了西宁,蓬头灰面,把人家城里人吓着哩。现在,去个县城,只要半个时辰,每天放牧时,从山上往下看,平展的公路,一辆辆汽车,整齐的村庄,明亮的路灯,这是我们阿爸,阿妈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近年来,祁连县交通设施建设围绕“建、管、养、运、安、廉”的主题,破解乡村公路升级和路网改造“两大难题”,致力打造便民、利民、富民的“绿色通道”,服务于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道路状况得到非常大的改观,先后完成了国道227线、省道204线、304线的升级改造。实施了227项自然村通达、连通工程、危桥改造、县乡道改造、通村油路、便民桥梁等民生项目和民生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45.92公里,全县乡村公路里程达1997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了73.5%。截至2014年底,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0余项,总投资6.289亿元,全县45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80%,农村公路网络主框架初步形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541公里,其中国道56公里,省道489公里,县道315公里,乡道183公里,村道1499公里,初步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乡村道路纵横其间的公路网络结构,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的建设目标。


        立足“小财政”支撑“大民生”,祁连县在扎实稳步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繁荣进步中,积极推行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战略,树立“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科学理念,抓住国家、省、州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超前谋划,主动衔接,规划先行,依托项目,强力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使小财力大交通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铺展出了一幅幸福和美、文明进步的新画卷。县域交通网络日臻完善,通达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资源开发路,旅游路,乡村道路纵横其间的公路网络布局,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村道水泥化的建设目标,交通面貌得以改变,城市道路更加趋于完善。同时,按照全县“一个旅游点、一条旅游路、带动一片富”的战略部署和目标,先后施工建设卓尔山、环牛心山、八一冰川、通寺院油路等旅游交通建设项目,促进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


        祁连县按照“路通、站成、车通”的原则,加大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客运“无缝对接”。注重打造以长途客运、城市出租和城乡公交为主体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出租车112辆;公交线路3条,其中城市公交线路2条和城乡公交线路4条,公交车7辆,其中城市公交5辆、城乡公交2辆,覆盖县城、八宝镇、扎麻什、阿柔乡地区,并对邻近乡村进行辐射带动。2014年投入资金215万元,在3条线路沿线建成停靠点、港湾、站点59个,惠及沿线11个行政村2.5万农牧民群众。


        “一条条乡村道路,通到了咱们村民的家门口,娃娃们身上干净了,村庄变样了,政策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啦!”央隆乡,地处祁连县西部偏远牧区,说起这几年的交通变化,牧民扎西平措直竖大拇指。


        “如今祁连的交通更方便了,去县城办事,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城乡公交车,下午还能早早地赶回来。”扎麻什乡鸽子洞村民马玉芳怀抱着小孙子乐呵呵地说。随着城乡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为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层。城乡公交的投入运营和城市出租车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自投入运营以来,累计运送旅客3.96万人次。昔日“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路”已成为乡村道路昨天的记忆。


        交通事业的跨越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催发了祁连县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使地处古丝绸之路南线的祁连县不再是“身处深闺无人识”,招商引资实现了向“招商选资”及“引凤筑巢”向“筑巢引凤”的转变。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显著提升。祁连县的交通事业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下,站在新起点,实现了新跨越,为加快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绿色新祁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新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