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工作队为咱办实事”
11月上旬的一天,平安区洪水泉乡刘玉秀家里来了几名“客人”。“家里有热水器、电视机、电冰箱吗?”“你家有多少亩田地?”……扶贫工作组队员边唠家常边根据刘玉秀的回答,在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上打着钩。表内的调查项目包括住房情况、农田面积、收入情况等数十项内容。
“第一书记”李玉成身旁放着三个袋子,一个装着厚厚的已完成调查的评估表,一个装着空表,还有一个用来装相机和笔等。李玉成告诉记者,相机主要用来拍摄农户家的情况,作为今后复核的参考。他们一边忙着了解农户家庭情况,一边观察住房装修和家电、农机、交通工具等生活生产设施,以对照评分是否合理。
刘玉秀今年80岁了,眼睛有病看不清,需要有人照料生活。她的丈夫已在十几年前去世。她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家庭唯一经济来源是儿子帮人建房打工的收入。扶贫工作组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仅为她送上了轮椅,还由队员们自掏腰包,为刘玉秀老人买米买面。老人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谢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目前,扶贫工作组在洪水泉村已走访了45户,在井尔沟村走访了25户,对残疾人进行了精准排查,并向省残联申请了所需残疾辅助工具8个助视器、22个助听器、27支拐杖、17个轮椅等,共计人民币3.1万元整。
巴藏沟乡下郭尔村扶贫工作组自驻村以来,深入田间地头,走巷串户,认真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批示及省、市、区委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安排部署,使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地膜洋芋是巴藏沟乡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今年乡政府给下郭尔村下达了1000亩的地膜洋芋种植任务,完成后将为下郭尔村增加经济收入100多万元。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及包村干部的努力,目前已完成秋覆膜800亩。下郭尔村的家庭牧场项目涉及贫困农户38户,项目建好并运营以后,能让38户农民基本摆脱贫困。目前为至,已有32户家庭牧场完成了主体建设。
采访中,群众普遍对干部下乡驻村表示欢迎:“包村干部跟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来源:海东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