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素有“圣湖之源、骏马之乡”之称的天峻县坐落在布哈河畔。近年来,天峻电网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奏响着推动科学发展的强音。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电厂容量限制,发电量已不能满足全县的用电需求,1982年2月,架设了天峻至乌兰10千伏线路,由乌兰火电厂开始供电,第一次实现了电网联网。1995年35千伏北峻线开工建设,当年实现通电,天峻县告别了电压等级低,线路老化严重的现象,2003年第一批“户户通”工程使天峻县五个乡镇通了10千伏线路,并且实现30个社、3000多户牧民通上了电,告别了日落而息的游牧生活,牧民群众第一次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青海电视台藏语节目,当工程完工通电的当天,天峻县各乡镇到处都是穿着盛装的群众,他们载歌载舞,向电力员工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青稞美酒,表达他们的敬意。
2010年,天峻110千伏布哈河变通电,告别了天峻地区无110千伏线路的历史,并相继建成110千伏木里变, 2011年天峻县在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中,相继开工建设了35千伏龙门阳康10千伏线路和变电站建设工程、35千伏生格-阿汗达来寺通电工程,两项工程计划投资4000余万元,预示着这三个乡可以通电的重大喜讯。标志着这三个乡从此告别了无电的历史,也是天峻县第一条通35千伏线路的乡镇,同时解决了473户1884人的生活生产用电,对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也为牧民的幸福生活架起了一道“连心桥”,届时将为龙门和阳康两乡的农牧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用电。
截至2015年,天峻辖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两座,35千伏变电站三座,总容量为6.62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7条, 10千伏客户专线3条, 35千伏客户专线3条,配电变压器166台,运行容量为10.71万千伏安。
针对天峻地区地域辽阔、牧民群众居住分散、用电安全知识缺乏、电力设施破坏严重等现状,以电力服务牧区经济发展,提升牧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营造安全和谐的用电环境,结合农网升技能改造工程实施,提升牧区供电设施,打造95598高原阳光服务品牌,努力提升供电服务质量,为牧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供电服务,建立牧区安全用电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升牧民用电安全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