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积分卡、美容卡、足疗卡、健身卡、打折卡、会员卡……时下,持卡消费渐成时尚,很多人都拥有五花八门的优惠卡。本来,这种消费方式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能帮助商家稳定客户群,又能替消费者省钱。然而,在生活中,一些商家利用优惠卡设置陷阱、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却频频发生。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踩空”或被“套牢”,从“上帝”沦落为“卡奴”。
美容卡成了“吸金卡”
经不起美容师的游说和店内促销的诱惑,今年10月,市民何女士在我市一家美容店花1000元办了张美容卡。“没想到这张美容卡成了‘吸金卡’”,何女士告诉记者,每次去做护理,美容师总是在耳边喋喋不休地推销店里的其他服务和商品,在她们的热情“攻势”下,她每次都要从腰包里掏出“银子”消费。“不到半年我在这家店竟消费了6000多元,家中至今还放着一大堆连包装都没有拆的各类化妆品。”何女士说。两个月前,美容师告诉何女士美容卡上的钱已用完了,劝她再续办一张,何女士选择了落荒而逃,从此不再光临美容店。
卡还在店却没了
“这家店突然关门了,之前也没通知我们这些顾客,卡里还有钱呢。”李先生最近比较烦。去年6月李先生在家门口一家足浴店花800元办了一张足疗卡,近日,他和妻子到足浴店消费时,发现该足浴店没开门,一打听,才知道该足浴店的老板早就退租了。李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老板没了,还存着300多元钱的卡废了。”
办卡容易退卡难
初为人母的刘女士经朋友介绍,在我市一家宝宝游泳场所花1000元给孩子办了一张会员卡,游了两次后,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再不肯下水,于是李女士决定退卡,但服务人员却告诉她店里有规定,不退卡、不折现。在刘女士的据理力争下,服务人员说,可以不游,但余款必须在店里消费。刘女士说:“为什么理都在商家那里?”
持卡消费不开发票
市民赵小姐和朋友在一家火锅店吃完饭,结账时她掏出该火锅店的会员卡并要求开发票,不料,服务员却告诉她,会员卡已经打过折,不能再开发票,如果要发票就不能享受会员卡折扣。赵小姐说,会员卡上并没有标明使用时的限制条件。“这纯粹是商家的‘霸王条款’”。赵小姐气愤地说。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由于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式会员消费卡时,大多不签订书面合同,只是与经营者达成口头上的约定。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后,才发现商品质量存在缺陷或服务不尽如人意。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由于缺乏明确无误的书面约定,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 (作者:芳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