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炕灰就是从土炕里除炕灰。上世纪70年代以前,大部分百姓都住在四合院、平房里。因此,清炕灰是每家少不了的活儿。
住在四合院或平房里的人家,根据家庭人口和辈分盘上两三盘或三四盘土炕。这种土炕用砖或土坯砌好,上面放上木框,中间放上炕板。每年深秋到次年三四月,土炕里一直煨着煤末,也叫末煤,有的里面还要和上锯末。这些煤末和火种用炕灰堆起来,留出一个椭圆形口子,炕里的热气透过炕板缝传热到毡上面。有的人家把一个铜水壶放在煤灰里,早晨用壶里的热水洗脸。
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扫房、糊窗、擦门窗、清除炕灰。在这些活里,扒炕灰是最累最脏的活。因为先要扫房,必须把铺在炕上的褥子、毛毡等全部掀起来,毛毡拿到院子或旱厕里拴上绳子敲打清扫,比较沉重的炕毯,只好放在扫干净的地上翻过来从背面敲打。毡毯敲打完,卷起来放在一边,掀开各个房间的炕板,一一清除炕灰。先把火种和没烧完的煤末清理在一边,再把其余的死灰全部清除干净。四合院的西南角一般都有一两间大的旱厕,这些炕灰就倒在粪池里。西宁的老旱厕都是半封闭的,一进门的这一部分有房顶,后半部分是露天的,一年四季的雨水、雪水顺着露天部分流淌在粪坑里。每次清理粪便时,必须用干土或炕灰拌匀,否则无法清理。所以,每年腊月的炕灰就成了宝贝。城郊农民常常带着洋芋、蔬菜等来和城里人交换这些粪土。小时候我经常想,挖粪的人给我家把后楼(厕所)里的粪便清理掉了,怎么还给我们那么多洋芋?年长几岁才知道家肥是庄稼地里的宝贝,有了家肥次年庄稼长势好,收成多。(作者:严永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