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金然 通讯员 冶明珠)3月31日,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3月29日至30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雪)工作的共同作用下,西宁各地出现了明显的降水天气,此次降水过程有效降低了我市的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目前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已由3月29日的五级下降为目前的一级。
记者了解到,整个三月我市降水量少,导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不断攀升,最高时达到了五级。一方面,恰逢清明节到来,市民外出祭扫容易引起森林(草原)着火;另一方面,因降水稀少,空气中颗粒物对人体呼吸器官产生副作用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同时,全市已经全面开展春耕春播工作,但个别地区出现了土地干旱情况。
就在多种气象情况严峻的时候,3月29日开始,全市迎来了今春第一场雨,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月29日8时至3月30日8时,我市多数地区都降下今春第一场雨。其中市区两个监测站的数据表明,最大雨量在二十里铺观测站,为0.6毫米,三县中湟源县最大降水量为12.8毫米,大通县为1.7毫米,湟中县为3.7毫米。本次降水使得居高不下的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从五级降至一级。
另外,据市气象台预测,预计本周内,我市仍多降水天气,4月1日至2日,小雨或雨夹雪,过程期间日最高气温将下降2℃到4℃;4日,小雨或雨夹雪;降水过程对改善空气质量、土壤增墒保墒及春耕春播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