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实习记者 张倩)寒冬来临,关注没有住所的流浪汉,确保他们安全度过冬天,是我市一项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们每天晚上都对流浪在外的人员进行劝导救助,12月4日晚,记者跟随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走上了我市大街小巷,目睹了流浪乞讨人员是怎样在深夜被救助的。 21时10分:路边带孩乞丐被劝送回家
从救助站出发没多久,工作人员就在东关大街发现了一名带着孩子的约摸在50至60岁之间女性乞讨人员,工作人员遂上前询问,得知她是本地人,在本市也有落脚的地方,便好言劝导,让其回家。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劝导下,该名女性乞讨人员身披工作人员送给她的军大衣,慢慢离开了她的“办公场所”。
21时30分:网吧过道里的“老住户”
离开东关大街,在湟光某网吧,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的老熟人——一男一女两名外地籍流浪人员缩在网吧过道里取暖。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名流浪人员已是他们的老熟人,该名男性老人从60年代就来到了西宁,已在西宁“落户”几十年。最近一段时间,这两人白天在街头行乞,晚上就到网吧来取暖。工作人员询问两人是否愿意跟他们回救助站或者由市救助站买票送他们回家,均得到了“不”的回答,本着不强制采取措施的原则,工作人员给他们留下了大衣并嘱咐他们注意安全后离开了。
22时20分:涵洞下酣眠的“老朋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了柴达木路,在高架桥涵洞下发现了他们的另一名“老朋友”正酣眠在高架桥涵洞下的一堆破烂被褥当中,被工作人员叫醒后,记者看到该名流浪汉的年龄约摸在40至50岁之间,脸上黑乎乎一片,在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倒是很爽快地起身跟着工作人员上车前往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涵洞这种地方比较隐蔽,现在天气已经很冷了,他又睡在室外,如果我们不带他走,他很有可能被冻坏。”
22时45分:用大衣裹紧人事不省的醉汉
刚将“老朋友”带上车,工作人员接到电话称祁连路315号有一人倒在地上,急忙赶过去后发现祁连路315号一工地门前坐着一名人事不省的醉汉,从他身上发现了一张11月25日从格尔木至西宁的火车票,并有若干现金。在叫不醒该醉汉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替他清理干净身上的呕吐污秽后取了一件大衣将他紧紧裹住,并叮嘱工地上的看门人照看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