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荣丽君 啸宇)三江源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其生态环境一直受到各界瞩目,9月26日,在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最近编写发布的《三江源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报告指出,三江源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暖趋势,从1961年至2012年,升温率为每10年0.38℃;年平均降水量微弱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呈现显著增多趋势;源区多数冰川呈退缩现象。 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增多
据省气象局正研级高工李林介绍,1961年至2012年,三江源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显著升高,每10年平均气温升高0.38℃;年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率为7.8毫米,其中五道梁地区是降水增加最多的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站次气候倾向率高达2.4次/10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为每10年减少2.1次。
生态环境退化趋势缓解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过去几十年三江源地区一度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等生态安全问题,但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有所缓解。其中,三江源地区草地植被逐年恢复;园区主要沙区的土地沙化速率呈现明显减缓的势头,沙漠化面积有所减少;2010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95032.7平方公里。同时,自2003年开始,黄河上游降水量持续增加,流量增多;长江源区降水量也呈明显增多趋势;三江源地区湖泊呈现出扩张趋势,2005~2012年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平均值较2003~2004年平均值分别增大34.7平方公里和64.4平方公里;源区多数冰川呈退缩现象,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冰川面积由1990年的166平方公里,退缩为2002年的101.94平方公里,个别地方雪线上升达3.4公里。
未来或将持续升温
报告还预测了三江源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1971~2000年为基准年,到21世纪末,高、中、低三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三江源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分别为每10年0.56℃、0.23℃和 0.074℃;年降水量变率分别为每10年16.34毫米、11.87毫米和6.04毫米。2011年至2050年,三江源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总频次可能呈现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总频次可能呈现减少趋势,暴雨事件发生总频次可能呈现增多趋势。
李林表示,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农牧业、林业、碳汇、旅游业等带来不同影响;对现有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对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以及对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