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付家寨村有一处连片的山体洞穴。山体洞穴有明显的开凿过和人类居住过的痕迹。
最近,热心读者王永成向本报反映:“现在有一家工厂在那里开挖山体,那些洞穴很快会被泥土埋住了,希望你们去看看那些洞穴有没有什么文化价值。”
那些洞穴是否真的是历史遗迹?带着疑问,11月24日,我们和王永成前往付家寨村探访。途中,王永成说,他小的时候,这些洞穴就存在。
王永成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说,那些洞穴都在山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三个大小不一的洞穴,站在山脚下,看不清洞穴里面的样子,但从外观上可以明显地看出那是人工开凿,绝非天然形成。
王永成说,以前这座山的山势很平缓,人们很容易就能爬上去。现在因为公路铺设和乡村建设,以前的缓坡已经没有了,只能从原来的村供销社后面的水渠爬上去。
我们顺着水渠爬上了山,来到洞穴前。在一个洞穴口左上角的岩壁上,有一个规则的方形凹台,大约只有一个成人手掌大小。据王永成说,这应该是用来放蜡烛的烛台。洞口前,有一点残存的夯土,洞穴不是很大,纵深大概5米,高大约2米。洞穴的一部分侧壁和“天花板”是黑色的,与周围的土黄色形成了对比。洞穴内很空旷,在洞穴内右下角的地方,有一个小洞,洞的那头连着另一个洞穴。
在洞穴内,有一个小洞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洞开凿在洞穴内壁的墙根处,一个成人匍匐着就能进去,洞穴很深,用手机微弱的光照一下,深不见底,只能看到洞的走势缓缓向下。王永成说,这个洞的用途应该是贮存物品的。洞穴岩壁上的黑色,是长期烟熏留下的。
下到废弃的水渠,在一处斜坡前,王永成说,山上的一家工厂扩建厂房时,将一部分山体推掉,倾泻而下的黄土,已经将一个洞穴埋住了。
据王永成说,像这样的洞穴,在这座山上大概有十多个,大小不一,但能肯定的是,曾经有人居住过,至于开凿的年代和具体的用途,只有村里的老人们知道一些。
带着疑问,经过一番走访,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从小就生活于此的老人——袁寿信。
袁老今年83岁,身体硬朗。袁寿信说,听以前的老人们讲,这里的村民最早是从南京朱家巷迁来的。那时候村里人口也不是很多。听他的太爷爷说,那些洞穴很早的时候就存在了,不仅我们所发现的那些,沿村的那些山上,大大小小的洞穴还有很多,都是村里的人挖的,洞穴之间都是相通的。
袁寿信告诉我们,那些洞穴是村民们曾经用来储备粮食的。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们把粮食放到那里,遇上土匪还可以在洞穴内避难,而储备的粮食就能维持日常所需。
袁寿信曾经在山上的洞穴里住过。最长的一次住了一个月。据袁寿信说,那里不仅仅是躲避战乱的避难所,以前一些没有房子住的人,也会住在那些洞穴里。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洞穴就渐渐被荒废,偶尔会有孩子去那儿玩儿。
登高远眺,山静静地伫立在河湟谷地,山壁间的洞穴,沉睡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被人遗忘。 (作者:郑思哲 祁晓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