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下午,在热心读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省城长江路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在工地附近有一条并不深的巷子,刚走进去就可以看到在道路的一边堆着不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些成堆的垃圾暴露在太阳之下,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路人经过这里,都不由得捂起鼻子。
“工地附近堆满了垃圾,一刮风,垃圾被吹得到处都是,弄得人满身都是。”刘大爷讲起了自己的遭遇:平时小区里的老年人吃完饭,总喜欢出来散散步。“有时还去南川河边走走,环境很好,让人觉得很舒服。可现在这里,路也封了,走不通了,风一吹,废弃的建筑垃圾还特别容易起灰尘,大家躲都来不及,更别说去那边散步了。”
随后,记者来到这个工地看到,一旁的空地上,堆放着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菜叶、废纸、塑料袋,塑料泡沫、泥土、碎砖块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垃圾堆。在南川河岸附近的过道处,垃圾被焚烧过的痕迹十分明显。
“前几天就有人在河边烧垃圾,烧的都是些塑料袋什么的,气味很刺鼻,路过的人呛得直咳嗽。”一位市民指着一堆焚烧后的灰烬说。
在省城互助南路,情况也不容乐观。11月21日早晨,记者在这里看到,施工未回填的泥土堆积如小山,每遇风天,卷起的阵阵尘土让出行的居民苦不堪言。据观察,这里堆起的泥土分成三段,最长的一段足有30余米长、1米多宽、1米多高,泥土中还混杂着部分生活垃圾。
居民陈女士说:“只要是刮风,这些土就会被吹到马路上,垃圾什么的到处都是,路边的绿化带上挂着的都是塑料袋,太脏了。”一位正在清扫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这些施工未回填的小土山,已经在这里“立”了半个月之久。
经过多方走访,记者发现这一问题在省城的建筑工地并不是少数,也存在着因为“建”或“拆”令周围环境脏乱不堪,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的情况。
但是,也有一些工地起到了表率作用。工地的围墙整洁美观、安全牢固,施工现场垃圾分放井然有序。城市需要建设,建设更不能因为建筑垃圾等这样的情况而停止。但是,如何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地施工,在城市建设中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样值得思考。
大风起兮 工地垃圾飞满天——“施工综合征”之建筑垃圾篇 ◇本报记者 李志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