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曙光
两节假期刚过,残联专干田某像往常一样满脸喜悦地到虎台办事处上班,在海晏路社区的帮助下,他终于有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整个人显得很精神。跟田某一样,海晏路社区辖区残疾人王某、赵某、李某和张某都有了工作。多年来,海晏路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全力打造“关爱型”社区,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帮助残疾人自立
海晏路社区有83名残疾人、针对残疾人多的特点,社区采取分类帮扶措施,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为其介绍工作,还鼓励一些残疾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辖区居民缝补衣物、修鞋及修理自行车,既让他们自食其力,又方便了社区居民;对毫无劳动能力的,社区发动辖区有爱心的党员和群众建立“一帮一”结对帮扶,使他们感受社区在管他们,社会在关注他们。
2005年7月,辖区居民田某在清理自家鸽子窝时不慎从六楼摔下,造成了全身多处骨折,由于家庭困难难以支付高额的医疗费,为此田某的父母非常悲痛,海晏路社区书记姜凡得知此事后,积极发动社区居民捐款,爱心捐助使田某度过了难关,但是身体落下了残疾。2010年,社区介绍他到一物业小区任出纳工作。今年4月份,田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应聘考上了虎台办事处残疾人专干,他一再感谢社区,感谢社会各界给与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一步一步实现了自立。
50多户老人有了保姆
家住海晏路的王大妈和老伴年纪都大了,孩子不在身边,很多家务活都干不动。居民李某为了给母亲找保姆也费尽了心思,他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独居,近年来,母亲年事已高,他想给老人找个保姆陪伴,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姆。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中了解实情后,对需要雇用保姆的住户一一作了登记,先后为50多户居民免费介绍了保姆。王大妈说,通过社区找保姆放心,因为社区对保姆的相关情况了解,而且价格还低于市场价。
给贫困家庭雪中送炭
社区在关心残疾人和老人的同时,没有忽略对贫困户的关爱。今年上大二的张某父母先后去世,张某依靠爷爷奶奶生活,上大学的费用成了问题,社区了解情况后,向辖区单位企业发出倡议,青海电力设计院工会积极响应,发动全院职工积极捐款,不到一天时间,就捐了5000元现金,同时社区通过城西区民政局资助了3000元现金,彻底解决了张某的学费。今年80岁的王某是辖区低保户,一家人平时依靠一个小菜铺维持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她上大学的孙女不幸患上了白血病,社区通过民政和医疗机构,让她孙女治疗得到了保障。
200个下岗人员走上岗位
社区人员经过认真细致的入户调查摸底,将社区内有各种特长的人才归纳整理,建立起了“社区人才储备库”,500多个有一技之长的居民都进了“库”。日常生活中左邻右舍谁家需要帮助,只要拔打社区求助热线,社区就利用人才储备库的信息,让这些有专业技能的人及时为民服务。在社区的全力帮助下,下岗职工闫某走上了驾驶员的工作岗位,居民马某当上了售楼员……就这样200多名有技能的下岗职工都成功地实现了再就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