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门,门开,一个姑娘推门而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向办公桌边的王莉阿姨连连道歉,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头发稍微有点乱。这是西宁市儿童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8月29日上午,推开西宁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王莉办公室的门,青春、阳光,还有一点点小孩子气的小艺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9年前,10岁的小艺遭遇了她人生中的重大变故,养育了她多年的爸爸撒手而去。直到此时,小艺才知道爸爸原来不是亲爸爸,妈妈也不是亲妈妈。
养父去了,小艺哭了。那时的小艺还是个懵懂的丫头,对于生活好像没有过多考虑,但现实是,小艺的养父与养母已经离婚了,而养母根本没有能力抚养她。
对于小艺而言,除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她还面临一个难题:长到了10岁,因为种种原因,她的户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小艺说,她的生活就像小说一样。2003年4月的一天,她来到了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户口问题也解决了。从此,儿童福利院就成了她的新家。在这里,她度过了9年快乐时光。
和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打招呼,嘻嘻哈哈地谈论着过去,眼前的小艺开朗开心。说起考大学时报考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小艺沉思了一会儿后,嘴里冒出“回报”两个字。
在儿童福利院的9年间,小艺目睹了很多残障儿童的痛苦,也见证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虽然,偶尔也会帮着给小点的孩子喂喂饭,但身体健康的小艺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其他残障儿童的痛苦。她希望,有一天,她能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
在福利院的9年时光中,当初的小丫头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小艺和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亲如家人。在高考后的假期,小艺利用假期打工,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为的是想福利院的“亲人”的时候,能看看他们的照片。
正在为小艺的学费忙碌的王莉告诉记者,目前,民政局已经帮助小艺解决了部分学费,福利院也正在联系学校,争取为小艺减免部分费用。此外,福利院也在为小艺筹措相关费用,以帮助她顺利上学。
尽管小艺表示在上学期间会勤工俭学,但对于这个怀揣梦想,希望能专升本的大姑娘而言,面临的经济压力还是显而易见的。
· 本报记者 何耀军 ·
小艺对未来充满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