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他有近12个小时在给学生上课:早上7:00出门,晚上9:30到家,中间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饭。这样的安排,已成程式化。
23岁的谢铭浩,大学毕业后留在青海,成了一课外辅导班的英语老师。随着暑期学生补习高峰的来临,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毕业一年了,他一直在等着自己喜欢的西宁市一所中学的教师招聘考试,执拗地坚持着。
在不到15平方米的租住房里,一本本码在床头的英语教辅书最为惹眼。屋里的摆设,和他这个人一样,透着一股子坚韧与执拗。“要想到喜欢的那所中学当老师,就必须努力。”他说。
他还是保持着上学时背书包的习惯,还会妥当地计算赚得的钱该怎样分配。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两千元按时寄给父母,再给自己存点。照他的话讲:“不想让父母为了我省吃俭用,二十多岁的人理应养活自己,让家人过得轻松些。”
和好多年轻人一样,他也会抽空一个人去旅游,会在吃饭时盯着手机上闪烁的QQ头像,会和学生用网络流行语开玩笑。他说,最开心的事情是应邀去学生家过端午节;而最郁闷的事,是学生家长面对孩子成绩时太过心急的质问。他喜欢写点小文章,在博客里、在空间里,字字句句间透着点自我激励的意味:努力坚持!
见习记者 张瑞 本报记者 张雅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