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宁市的大街小巷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大都经历过改建,宽敞、平坦的马路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大概很少人知晓,西宁最早被拓宽和改建的老街道是莫家街。
莫家街的北口位于东大街,很久以前这里就是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区。老莫家街的路面都是用沙石土铺成的,路面狭窄,两边又有深洼,车马、路人混杂而行,交通秩序混乱。与西宁城其他街道一样,老莫家街道路两边的房屋也都是土木结构的低矮深檐房。房屋的墙壁和房顶上都厚厚糊了一层用红黏土、麦草和成的泥(老西宁人家一般隔三年上一次房泥,隔一年就用红黏土修补一次墙壁上的裂缝,以防漏雨。)。这些房子中既有杂货铺、菜铺、肉铺,也有一两处供从州县送粮、送煤、跑客运和驮货的牲口及脚户们住宿的车马店。
也正是因为房屋都是用红黏土糊的墙,所以只要一下雨,雨水很容易把墙上的红黏土冲掉,黏土和着雨水变成的泥水顺着墙壁流到街面上。待天晴后,泥水被晒干成泥土,经日积月累的淤积,莫家街的路面一年比一年高了。随着路面的增高,流下的泥水便随着路面的斜坡流淌进屋子里,让商户们叫苦连天。
由于上述原因,当时的青海省建设厅向政府申请拓宽和改建莫家街的路面。1931年4月,莫家街老街的改建工程正式动工,工人们挖走了淤积在街面上数十年的泥土,同时拆除了商户们为挡水而用石头立在铺面门前的防水门槛,还将深檐房屋改建成浅檐房屋,这样阳光便直接照射进了房子,既亮堂又暖和。(作者:杨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