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新闻网讯 从西宁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因为手机信号不好,我们无法听清从目的地——五十镇扎巴村传来的信息。扎巴村是脑山深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路上,每遇岔路口都需要向路人打问,几个小时后,我们总算找到了扎巴村,叶宝元老师已在扎巴村教学点等候多时了。在离乡镇较远的村子里设立教学点,是为了方便村里低龄孩子就近入学,像扎巴村这样的教学点在五十镇还有5个。

  一位全科教师

  脑山里的扎巴村,即便是在夏日,温度依然很低,连日的降水让山下的小河暴涨起来,河水喷溅着浪花在学校门前哗哗奔流着,河边的草地上,牛儿慢悠悠地踱着碎步,河岸不远处的甘滩山上披满了黄的、绿的农作物。大山深处是寂寞的,空荡荡的扎巴村不见一个人影。还没走进扎巴村教学点虚掩着的铁门,就有院子里晨读、嬉闹着的孩子将消息报告给了他们的老师叶宝元。

  如果事先不知道叶宝元是一位从教30年的老师,你一定会将他想象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他被晒成黄褐色的、布满皱纹的脸庞显现出长期田野劳作的印迹,但是他的眼神和话语中却透露出谦和的气度。

  扎巴村教学点共有19个孩子,可老师只有一位,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思想品德六门课,统统都由叶宝元一肩挑,村里人将他称为全科老师。因为学生少,幼儿班、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就在一间教室上课。上午9点钟上课,但7点多,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教学点了。

  三个年级的复式课堂

  扎巴村教学点占地四亩,背倚青山,面朝小河,院子里铺的红土砖缝隙里调皮地钻出星星点点的绿草,左边墙根是绿意盎然的云杉和一丛丛盛放的橘黄色的川草花,院子中间的旗杆上挂着五星红旗,花坛里的李子树、碧桃花事已谢,枝丫上已结满绿绿的小李子和毛茸茸的青桃。花坛后面是一排砖房,左面最大的一间是教室,第二间是叶宝元老师的宿舍,紧靠宿舍的是放杂物的煤房。右边是一排废弃的即将拆除的旧房,房后有一畦不足一分的菜地,整齐地种着油菜、萝卜和洋芋。望着这充满生机的菜地,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农家小院,事实上,在整个夏秋季节,这几畦菜地的确为叶宝元提供了生活必需的大部分蔬菜。

  每天早上7点,叶宝元起床了。简单梳洗过后,打开校门,提着水桶,拿着马勺,走到五十米外的泉水边提水。泉水很清澈,村里人用石块将水流围了起来,挑水的时候就在这里用马勺舀。“基本上每天我都会来这里提水。”叶宝元说。回去后,叶宝元烧上开水,就一边拿学校角落里用红柳条扎的大扫把打扫小操场,一边等待为数不多的孩子的到来。

  上课了,叶老师来到教室。教室里的陈设很简单。第一组两张桌子,是一年级。第二组三张桌子,是学前班。第三组五张桌子,是幼儿班。课桌是妇联捐赠的。因为冬天生炉子的缘故,墙面已经被熏黄了,墙上挂着小学生守则和名人名言。教室中央一块木质大黑板因为经常擦拭有些黑颜色已经掉了,大黑板斜斜地立在两张课桌上。

  大黑板一分为二,右面的部分是一年级的黑板。左面的部分是学前班的黑板。叶宝元教的19个孩子中,有10个是幼儿班的,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至于幼儿班的黑板,则是立在大黑板旁边的一米见方的小黑板。几个孩子穿着校服,叶老师说,衣服也是别人捐赠的。

  “请一年级的同学打开课本,默读课文《好孩子》”,一阵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后,一年级的孩子们低头默读起了课文。趁着空隙,叶老师走到大黑板左面,边写字边说,“学前班的同学,做黑板上的练习题。”学前班的孩子听话地拿出本子做起了练习题。之后又在小黑板上写了几个声母,领读几遍后,便让幼儿班的孩子边写边读。这时,一年级的课文也读完了,叶老师悉心地解释课文的内容,又在大黑板的右面写了生字和词组,让一年级的孩子写。学前班的习题做完了,又来找他批改。幼儿班的拼音读熟了,来找他拼读。一年级的生字写完了,也来批改……叶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这样忙碌。

  生活中也有寂寞

  中午12点半,教学点放学了,家近的孩子们就回家去吃午饭了。叶老师也回到宿舍,屋子小。衣柜上,一束素洁的小野花插在一个空八宝粥罐子里,这是宿舍里唯一的装饰。办公桌上整齐地码着孩子们的作业本,桌子下面的纸盒子里装着一点蔬菜,是叶老师周末从家里带来的;桌上有一台老式的熊猫牌电视机,是村民十年前给送的,但是即便院子里支上接收天线,也只能收到一个频道。

  叶老师拿了两个煮熟的鸡蛋来到教室给了学前班的兰兰。兰兰是家离学校最远的孩子,走路回家将近要半个小时。所以她中午都不回家,就吃点早上带的馍馍。“他们家在村子的最里面,家庭条件困难。孩子小,也吃不了多少。所以,中午的时候都是我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叶老师摸了摸兰兰的头,眼中满是对孩子的疼爱。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这是叶老师和学生们闲暇时最喜欢做的游戏。因为没有手绢,孩子们捡了一块小石头充当手绢,玩得很开心。一时间,校园里充满了叶老师和孩子们的笑声。

  学校门前有一座小石桥,叶老师站在小石桥上告诉我们,“村里基本上没有手机信号,只有这个小桥上偶尔会接收到信号。有时惦记家里,我就会在这里给媳妇打电话。”

  “因为学校只有我一个老师,离家有十六七公里,只能住在学校,儿子到西宁建筑工地打工,地里的活儿就靠媳妇了。只有到了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才能帮家里干点活。”对家里,叶老师总有几分愧疚,但是他从未后悔过。

  对于叶宝元的难处,乡亲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头。村民包爷爷说:“叶老师很不容易,每星期只回家一次,星期天再骑车回来。冬天,如果下雪,这里的路就很难走。但是不管怎样,他都会准时来学校,将教室里的炉子生得旺旺的,等着孩子们来。因为学校就他一个老师,上次孩子生病我去替她请假,刚好叶老师也病了。我去的时候,叶老师一直咳嗽,我劝他去看看,可是叶老师说,他去挂点滴,孩子们就没人管了。一直到了放学后,他才去了药铺看病。”

  爱让寂寞的大山充满了温情! (作者: 张妍   王十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