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警惕“征信修复”陷阱,守护您的信用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16: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1.png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记录的日益重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幌子,布下重重陷阱,最终导致受害人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因不当维权而触犯法律。

一、案例简介:花钱“洗白”反被骗,个人隐私遭泄露

市民王先生因几年前信用卡逾期,个人征信报告上留下了不良记录,导致其近期房贷申请受阻。焦急之下,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宣称能“快速、合法消除不良征信”的机构。

该机构客服人员声称“在银行有内部渠道”,只需王先生支付5000元服务费,并提供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征信报告等敏感信息,即可在15天内“搞定”。王先生信以为真,支付了费用并提供了全部资料。

然而,15天后,王先生查询征信记录,发现逾期信息依然存在。当他再次联系该机构时,对方先是借口银行审核变严需要加钱,随后便失联。更让王先生恐慌的是,不久后他开始频繁接到各种贷款骚扰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他的个人信息,他怀疑正是那家“征信修复”机构泄露了他的资料。

二、案例分析:

1.虚假承诺:宣称有“内部渠道”,伪造权威文件(如加盖假公章的红头文件),承诺百分之百成功。

2.收取高额费用:以服务费、手续费等名义收取费用,得手后便拉黑失联。

3.套取敏感信息:索要身份证、银行卡、征信报告、手机号等重要身份材料,用于其他非法活动,如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甚至诈骗。

三、风险提示

1.财产损失风险:“征信修复”机构通常会要求消费者预先支付高额费用,但最终无法实现其承诺,导致消费者钱款被骗。

2.信息泄露与滥用风险:消费者提交的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泄露倒卖,用于办理网络贷款、进行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后果不堪设想。

3.法律责任风险:一些骗局会教唆或代理消费者伪造银行流水、虚假材料,以“非恶意逾期”等理由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诉。这种行为已涉嫌篡改、伪造证据,构成欺诈,一旦查实,消费者可能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4.错过最佳纠正时机风险:不良征信记录有法定的保存期限(一般为终止不良行为之日起5年)。若听信骗局,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所谓的“修复”上,而不是通过正规途径及时纠正和重建信用,只会延误时机。

四、正确维护征信的合法途径

1.提出异议申请:首选渠道为联系产生该条不良记录的金融机构(如银行)。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前往经办网点,如实说明情况并提出异议申请。如果是因非主观原因(如信用卡盗刷、银行系统故障、不可抗力等)造成的逾期,银行核实后会自动报送征信中心予以更正。

2.声明申诉:如异议申请未获支持,您有权向当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分中心提交一份不超过100字的“个人声明”,对争议记录进行解释说明。该声明会体现在您的征信报告中,供后续查询方参考。

3.等待自然消除:对于真实存在的逾期记录,自欠款还清之日起5年后,相关不良记录会自动删除。在此期间,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积累新的、正面的信用记录,是重建信用的最有效方法。

五、给消费者的温馨提示

1.珍爱信用,按时履约:保护征信的根本之道在于珍惜个人信用,按时足额偿还债务,避免逾期。

2.定期查询,心中有数:每年可2次免费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各大银行手机银行APP等渠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提高警惕,守住钱袋:牢记“所有声称收费就能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都是诈骗”,切勿轻信任何“征信修复”广告。

4.保护信息,谨防泄露:切勿轻易将个人身份证、征信报告、银行卡等敏感信息交予他人。

5.通过正规渠道维权:若遇征信纠纷,应通过向金融机构投诉、向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等合法方式解决。

信用是宝贵的无形资产,需要长期精心呵护。世上没有“征信修复”的神仙法术,只有靠自身诚信积累的坚实信用。请广大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远离骗局,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共同守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