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2023年3月,杭州企业法人Z先生因资金链紧张,被短视频“专业法律维权,帮助全额退保”广告吸引,遂向某“法律咨询”公司进行了解,该公司工作人员W经理承诺将会为Z先生追回30万元保费。Z先生心动的立即与该公司签订了合同,但并未注意到合同第七条写着“费用索回成功收取30%服务费,不成功收取10%服务费”。同时,W经理为避免保险公司“骚扰”Z先生,“特意”帮助其办理了新的手机卡。因此,当W经理伪造录音、冒用Z先生身份向保险公司施压要求全额退保而保险公司风控部及业务人员多次致电Z先生想要告知其风险的时候,只能听到电话里传来的机械音“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而最终,Z先生的保单因为退保仅返回了9万元。 4月的某个深夜,Z先生因为胃癌突发严重胃痛,想要通过保险公司的“绿通”权益进入某三甲医院进行治疗时,才想起来自己的保单已经退保了。后来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告诉Z先生说“如果你的保单没有退保,你就可以申请50万元的理赔金,而且当初退保时的保单现金价值是10万元”,Z先生这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不仅失去了保险保障,还损失平白无故损失了1万元的“服务费”。而更严重的是,Z先生的身份信息被倒卖,还涉及了3起网贷诈骗,个人征信出现5条不良记录,Z先生这时才看到,他原来的手机号里,积压着保险公司17条未读预警短信,Z先生悔的肠子都青了! 二、案例分析 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本案例中,W经理忽悠Z先生办理新手机卡的行为,就是剥夺了Z先生的知情权。因为Z先生更换手机卡后,无法收到保险公司风控部门及业务人员的提示电话及短信,再加上W经理的刻意隐瞒,导致Z先生无法明确了解到保险保障相关内容及现金价值条款等信息,从而让自己付出了严重的代价:①直接损失21万元;②突发疾病无保险覆盖;③信息被泄漏导致涉及网贷诈骗和个人征信记录不良。 三、消费风险提示 事前防御:保险消费者若对保险产品有疑问,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官微、官方程序、保险公司服务人员以及前往保险公司网点进行咨询、了解。 事中识别:当我们遇到“全额退保”此类事件时,一定要识别5个危险信号:①抵押证件;②引导说谎;③收取定金;④远程操控;⑤隔离沟通。 事后救济:若不幸受骗,需通过保存通话录音、聊天记录截屏、资金流水追踪三步法留存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还可以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进行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