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一周“电诈发案红黑榜”! 3月20日至3月26日,全市电诈案件发案分析,希望大家通过诈骗类别、数据分析,了解当前的诈骗形式,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三大类高发案件中刷单返利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购物、服务类。刷单返利类诈骗占全市一周电诈总发案的25.5%,其中受骗女性占比43.8%,受骗男性占比56.1%,20-40岁人群占比78.6%,41-59岁人群占比19.4%。
占一周全市电诈案件的25.5% 此类案件城东区发案占32% 典型案例: 我市居民王女士被陌生人拉进一个微信群聊里,有人发布消息称可以刷单赚钱。王女士就在陌生人的指导下下载了名为“GUV”的app,完成注册后在app内多个品牌店铺内下单。商家给王女士提供银行卡号,让其转账后将钱充入app账户内。一开始王女士刷的几笔小额单都收到了返利并成功提现。后来金额越来越大,无法提现,王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金额损失共计5万余元。 占一周电诈案件的10.2% 此类案件大通县发案占30% 典型案例: 小马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客服”告诉小马网购的物品需要退换货理赔,然后“客服”指引小马下载了一个叫“展讯通”的APP,通过APP语音通话教小马理赔操作,按照语音提示小马输入了一串数字代码,后又按照指引在手机银行点击了支付限额,这时小马的手机收到转账信息,小马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中了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的骗局。 占一周电诈案件的11.7% 此类案件城北区发案占50% 典型案例: 我市居民李先生在家中浏览网页时,弹出一个广告页面,点击页面下载一名为“生活”的APP,一时鬼迷心窍的李先生在APP上进行了账户和身份认证,对方以先支付费用再上门服务为由,通过支付宝收款码向其先后四次转账共计3万余元后,李先生却联系不上对方,意识到可能被骗,于是报警。 1.凡是以任何理由要求下载不明APP,点击不知名链接或者向陌生人转账的都是诈骗。 2.不要“贪图小便宜”“轻松赚大钱”,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3.遇到自称客服的来电,一定要先到正规平台核实交易信息,或者通过官网客服进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