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公安机关反诈宣传不上心,不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遇涉及钱财之事不找家人商量,如此“单纯”后果会怎样?骗子会狞笑,而您只会欲哭无泪。 
近日,互助县一女子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其中情节令人扼腕叹息。 2022年1月3日14时许,在互助县工作的马女士接到一“00”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西宁市公安局户政科的民警,并报了自己的姓名和警号。 
对方称马女士身份证办理的护照因非法入境在沈阳机场被警方拦截,马女士说自己没有办理过护照,对方又称马女士的身份证外泄,被别人盗办了护照,配合警方说清楚就可以。之后对方将电话转接到了沈阳市公安局,电话接通后对方告知马女士到沈阳市公安局制作笔录,不能到现场的可以通过线上视频配合警方办理案件。对方让马女士下载了一款“瞩目”APP,然后进行视频会议,视频中马女士看到了一穿警服的男子,还看到了自己的拘留证,随后对方就挂断了视频,并让马女士打开了屏幕共享,让马女士把所有的存款转到一张银行卡里,对方通过屏幕共享指导马女士进行操作,当马女士手机收到一验证码后对方就挂断了电话,随后马女士手机又收到了银行卡扣款14000元信息,马女士这才猛然意识到被骗了。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民警告诉马女士,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公安机关不会向任何人索要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随即现场向马女士宣讲防范电信诈骗知识,讲解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手段和伎俩,提醒其今后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同时帮助马女士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保护功能。 

诈骗套路解析
1.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公安机关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利用公检法的威信力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2.骗子为了增加真实性,骗子一般还会发送伪造的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进一步击溃受害人的心理防线。 3.骗子以让受害人洗脱罪名,自证清白为由,诱导受害人将名下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互助警方温馨提示
1.公安机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通过电话、QQ、或者视频会议办案,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请果断挂断。 2.接到来电显示系境外、+号或00开头的一定是骗子。 3.让您下载APP或者打开屏幕共享的千万别信。 4.要求通话内容绝对保密,并通过网络出示“拘留证”“警官证”的,都是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