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戚那一辈对婚姻的看法依旧是:看对眼了可以聊一聊,合适了就见面谈一谈,到一定年龄了就应该结婚。可现在是这么简单的流程么?并不是的。有很多90后遇到的脱单问题,是长辈那一代无法理解的,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变化,物质条件,房车之类的大件被人越来越看重,另一方面,很多人的婚姻观,并不如老一辈那样简单。长辈会认为,看对眼了就可以聊一聊。可实际上,从加上好友那一刻起,我们就会开始不经意地审视对方的“价值”,例如从朋友圈去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通过聊天去了解他情商高还是低,在节日等时刻,看看对方是否愿意投入付出,因为对感情有期待,所以会拿这种期待感来作对比,希望遇到的人能合适自己的预期。可实际上,这种完美主义的期待,并不一定能让自己擦亮眼睛,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我认为,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长期关系失去了信心。就好像上面提到的,会去审视对方的“价值”,其实是心底里对关系的结果有担忧。担心遇到的人和自己不够匹配,怕未来相处的结果是糟糕的,甚至会害怕,自己会像一些网上吃瓜的明星婚姻那样,身边朋友离婚的故事那样,两人的感情没法得到好结果。这种心理还会体现在婚前焦虑中,我遇到有的案例里,情侣最容易分手的阶段就是结婚前一年。当两人到谈婚论嫁的阶段,特别因为一些小矛盾,就升级到这个人“是否适合和自己结婚”这个问题上。这种对婚姻过于谨慎,不仅让自己和对方相处时没法做自己,甚至还会潜意识地去破坏掉本来能好好走下去的感情。所以,到最后回归单身状态时,对下一段感情更谨慎,对婚姻更“理智”。很多90后不是不想去爱,而是发现爱没那么容易。我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很多人其实缺爱人的能力,也缺被爱的能力。所以把婚姻过多地看成是博弈,最后变成了消耗战,其实幸福的感情经营,应该化繁为简,回归到相处模式的角度,而不是不断地找问题,这样的感情才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