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曲黄河流经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时,悄然拐了个“之”字弯,这隐喻着黄河对循化锦绣清水的留恋之情,后人便留下美名“清水湾”。阿什江村是清水湾一个依水而居的古老村庄,这里的人们秉承了黄河的质朴品质,过着安详的日子。
记者来到村子里,问起一名叫韩占魁的人,那是无人不晓,无人不夸,人人都以他为榜样……年轻时的韩占魁就在外闯荡做生意,现在已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一直心系村庄、心系群众,无论出钱出力还是协助乡镇策划村子发展等都是带头表率,在循化县留下了好口碑。
让村子发展起来,让群众生活好起来,首要的事情就是把村里的路修好,这样群众的致富门路才会宽敞,那些黄河岸边撂荒的沙地也就可以重新开发利用了。
说干就干,韩占魁与村“两委”班子带着群众开始修起了第一条路——村北集中连片土地的田间路。在之前,村北片近二百亩的田地没有道路,给村民的春播、收割、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直以来,村民们都是以劳力拉架子车的方式进行劳作,可谓苦不堪言。2017年初,在韩占魁的带领下,村北片田间近2公里的道路终于修通了,这使处在“死胡同”的田地有了新的生命力。如今,村民们走在宽敞的水泥硬化道路上,再也不用担心农业生产问题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韩占魁更加有信心,他向村委会提议继续修第二条路。谈起第二条路,一位常年在家的老党员说:“去年十月,韩占魁提议要修清水河沿岸的道路,全村的男女老少带着修路工具开工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路修好了。现在我们去清水河沿岸的地里劳动,直接可以开着拖拉机上去。”清水河沿岸的路开通后,解开了村民们心中的一个结,处在沿河近百亩的庄稼地不仅有了宽敞的路,而且使村庄增添了一个新的出入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在清水湾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叫河北村,“钢索”滑轮箱渡河的落后交通一直都是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自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开工后,该村的出行方式由船只摆渡代替,方便了人们出行。但黄河渡口到村内的道路却是个沙坡土路,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村民出行运输等非常不便,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件事成了韩占魁的心头事,于是,他发起了捐钱修路的倡议活动。据村民介绍,当时韩占魁的一位朋友捐了12万元修路钱,极大地解决了资金筹措困难,加快了修路进程。“目前,河北村沙坡路维修的前期准备已经做好了,沙子、水泥等用料已经运送完毕,硬化道路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修好。”韩占魁告诉记者。
如今,阿什江的人走在宽敞的水泥道路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信,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党员群众、家庭邻里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正如他们所说,他们正走在团结、幸福的道路上。
来源:青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