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新娘课堂] 新娘下轿结婚风俗全程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1 1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代,用轿子迎娶新娘是民间普遍的习俗。当花轿到达新郎官家门后,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说新娘下轿。古人看来,婚姻嫁娶是人生重大事件,故而事事必须小心谨慎,所以才设计了很多仪式。在今天看来,一些所谓“驱鬼辟邪”的做法,当然是迷信,但作为古代风俗来看,却十分有趣。

撒豆子辟邪


早在西汉,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有一个叫京房的大学者,他精通《易》学,尤其对灾异颇有研究。他把女儿嫁给了翼奉的儿子。定下娶亲之日后,京房却认为那天不吉,有“不好的东西”守着门口,新娘那天进门,对家长不利。于是,在迎亲当天,新娘花轿到了,新郎家把谷豆撒在门外,把草藏在门里,再让新娘从藏了草的门里进去,说这样可以辟邪。从此,撒谷豆就成为娶亲的习俗之一。

到了宋代,人们不光撒谷豆,还撒米、瓜果、钱。于是每逢娶亲,男方的家门外,都有很多小孩守着,等这些东西一撒出来,就争着去捡。这一习俗,有些地方到现在还保持着。

转毡褥求富

古人认为新娘下轿脚不能踩平地,否则不吉利。有人说,因为平地是“贫地”的谐音,不踩平地,即“不践贫地”,新娘以后的生活就会富裕。于是有钱人家在新娘下轿的地方,摆上红色的毡子,让新娘踩在毡子上。因为进门到新房的路很长,毡子不够用,就派一个婢女,负责把新娘走过的毡子传到前面去,一直到新娘进入新房。白居易有诗句“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讲的就是这个习俗。

一般家庭用不起毡子,也可以用青布什么的来代替,效果是一样的。到宋代,人们用席子、米袋代替毡子,“转毡褥”就变成了“转席”。在杭州,新娘踩在米袋上,意思是“袋袋(代代)相传”。还有的地方什么都不用,新娘花轿到门口,新郎的兄弟或者新郎本人直接把新娘抱下花轿,迎入门内。

此外,男家还要用米、席子等把家里的井口、石臼填满,覆平,以趋吉辟邪。现在,有些地方,人们娶亲,还要把婚车路上经过的井盖铺上大红“喜”字,以求取吉利。

带镜子盼幸福

在古代,因为铜镜能照出人的影像,人们就认为镜子可以镇邪、照出妖魔鬼怪,所以新人在迎亲当天要携带一面镜子。新人下轿后,有专人手捧镜子,引导新人跨鞍(横在中间的马鞍)进门。在清代,新娘入轿前,女方家人要拿着镜子和点燃的红烛,在花轿内照一番,防止妖魔加害新娘,也称“搜轿”。在扬州一些地方,还要在轿子内燃一小串鞭炮或者用芸香熏一遍,也是为驱邪。最后,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要把镜子放在新郎腰间,取新郎新娘心心相照之意,于是镜子也就成为了古人爱情和婚姻的信物。


西宁结婚吧婚庆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8-11 2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