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家喻户晓的名言,放在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背景下,要想脱贫攻坚驶入“快车道”,精准扶贫必须找准“支点”,有一根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省力杠杆”。
从“青薯9号”的成功典例,我们发现这一个小的创举,让一个小山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对村民来说,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对帮扶单位来说,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对贫苦山区的扶贫工作来说,实现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转变。
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种上新品种,科技含量提高了,收入自然也增加了,人们种地的积极性也随之高了起来。
自我省成功研发“青薯9号”这一土豆新品种以来,我省大面积耕种该品种,以往亩产2000千克土豆,种了这种品种后产量高达3000至6000千克左右,因其高产、抗旱的特性这种土豆在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广受欢迎,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价值,也帮助更多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我省的东部地区因生产力低下,农作物品种单一,使得“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这些都是摆在精准扶贫路上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而“青薯9号”对症下药的“智力帮扶”,实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如同一根杠杆,用科技的“杠杆”撬动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一个地方,一片“贫瘠”,从何下手,如何扶贫?考量的是精准扶贫的力量、智慧。给钱、给物或许可能解决“无米之炊”式的困难,但不能拔穷根,必须要给贫困户“栽下摇钱树”。如何栽?因地制宜是良策。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养殖业,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搞旅游开发,发展农家乐,在单一的种植区实施多元种植,这些都是撬动贫困这块“顽石”的一个个精准扶贫的“支点”,就像是汽车的方向盘,撬动支点对路,脱贫就有路径。
来源:青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