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然说美食之二十四
烧鸡和这个季节更搭呀
默然
无论在哪里,都会遇到些有意思的人以及美食。
溢达的老魏就是位有意思的人,下班后他的身份是某小区业委会主任。上周日一早,他手拿一听啤酒,肩扛锄头,走到花圃的一角准备劳作。在石桌上放下啤酒、钥匙、手机,变戏法一样变出来镰刀、铁锨、大剪刀、捆扎枝条的塑料绳等。
这时的老魏更像一位农民,和在他张家界老家一样。
临近中午,擦着汗在石凳上坐下。“趁热喝(啤酒)吧。”给他打半天下手的自己打趣道。
老魏也不让人,噗的一声揭开盖子。一口下去,他皱眉道,热的啤酒像尿。
我和老魏是酒友。从家里翻出一瓶酱香型白酒。他不带犹豫地放弃了眼前用来解渴的啤酒。
台风来临之前的空气是清凉的,以至于这个季节北方普遍高温中的亲友在微信上感慨是否该到广东避暑。
石凳上的我们推杯换盏,有点像晋代的刘伶他们,只是我们还没有仙风道骨到肚子不知饿的地步。
微信真是个好东西,有人在推荐附近一家酒楼的烧鸡。电话过去,店家非常“666”地说,中午不卖烧鸡。
散了吧散了吧。
午休一觉就到了下午四时。做个小老百姓真好,能够休个完整的星期日。只是,白日梦中尽是道口烧鸡、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烧鸡还有肚子里填了蘑菇等叫不出名的一种浙江烤鸡。
起床,按图索骥来到这家店,店名却和烧鸡毫不沾边,叫做什么小面(有广告嫌疑,咱就不说店名了)。
门外一侧是个大烤炉,炉底是木炭,炉内壁是几只烤得冒油的烧鸡。
店里空调森冷,头顶上装饰着青花瓷碗盘,
好似是菠萝格实木桌椅让这个店的格调立刻从周边小店中脱颖而出。
这样小资的店里,多是情侣、家人就餐,温情脉脉。弄得你都不好意思问有无酒卖。
打包两只烧鸡,两碟毛豆,路边买些鱼腥草和青菜,火速赶回一路之隔的小区。
为什么火速?烧鸡才要趁热吃呐,最好是还烫嘴的程度。
石桌椅前坐定,打开纸包。撕开背上金黄的皮,有种薄而脆的金属的声音,撕开翅膀,雪白的鸡肉上升腾起白气。你可能会说“皮焦肉滑骨脆”,我偏不这么说。皮被咬开的碎片似在牙齿上舞蹈,肉的纤维被咬断时有细微的回弹,骨头不是用来咬的,是用来吮的,用来吮的还有你的指头。
女人们弄好凉拌鱼腥草和蒜蓉菠菜,我们的酒还没有开始喝,但鸡已经吃了小半。
有微信说,喝酒之后,不胡言乱语,不哭不闹,不乱吹牛,不瞎打电话,不乱发微信,你这酒算白喝了!
我们当然没有白喝这酒,而是在友好互信的氛围中,认为此次夜宴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推动默然老魏的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夜宴中,我们还对一种普遍现象的看法达成共识:在电商冲击下,实体店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但危中有机,转型做餐馆的越来越多。这将促使餐馆的充分竞争,在吃货的长期无情的选择中,现在餐饮业处在关键发展阶段,好的餐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传统或创新的美食会出现在吃货身边。这是吃货之福,为维护吃货们的共同利益,餐饮业从业者应多让利吃货并挖空心思满足吃货们越来越刁钻的口味,促进各地美食更加均衡地布局和发展,促进饮食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看,我爸又喝多了。”女儿看我们口若悬河,一语中的,毫不留情地扯下皇帝的新衣。
沉默了一分钟,就像归巢小鸟集体沉默样,也只是那么一分钟。被老魏的并不遥远的有意思的往事镇住了。
老魏一直有个梦想,是他女儿上大学后,或者他退休后回张家界老家居住。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我说你早过上这样的日子呀,上午你还在侍弄花草呐。老魏说,那不一样。
又讲那家店的故事。那家店店主是个有故事的人,曾任某大型企业老总,年薪以百万元计,突然有一天辞职。辞职干什么?开小吃店,他的梦想是当小店主。
这个故事不能再渲染下去了,因为很多高明人熟知这个故事或者传说。
那个傍晚,台风到来之前的傍晚,没有晚霞。但我们吃着烧鸡、喝着白酒、说着身边和家乡的人和事,觉得彩霞满天。
快乐不就是简单地和亲朋好友呆着嘛。吃什么并不重要,当然能吃上点美食如新鲜出炉的烧鸡更舌尖上的中国些。
来源:美食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