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孩子涂个花露水竟差点丧命!只因为妈妈这个无知小动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8 09: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季是吹着空调吃西瓜的美好季节,但也是许多危险频发的季节。比如游泳、触电等意外事故都有发生,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哦。
事件回顾
晚饭后,妈妈和3岁的宝宝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突然宝宝说被蚊子叮了,随后,妈妈给孩子涂了一些花露水,感觉到房间的蚊子较多,妈妈打算烧蚊香,然后拿了一圈蚊香和打火机,蹲在孩子旁边准备点燃蚊香。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29.png

没想到一打开打火机,3岁的孩子开始尖叫,妈妈一看,宝宝的左小腿竟然着火了!将火扑灭后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
医生知道孩子被烧伤的原因之后猛摇头,家长竟然连这点常识也不知道!
因为花露水含有70%的酒精,容易燃烧,涂抹花露水之后绝对不能靠近明火。这个妈妈听医生说完后目瞪口呆,因为她的确从来没听说过。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33.png

花露水真的那么容易被点燃吗?
花露水一般是用3%左右的香精、70%左右的酒精和25%的水配制而成,是以酒精制成的一种香水类产品,燃烧点很低,一般为24℃,所以涂抹花露水后千万不要立即使用明火,如点蚊香、点烟或使用明火灶具等。
3个月宝宝涂抹花露水昏迷
妈妈推着3个月大的宝宝游公园, 由于公园的蚊虫较多,妈妈给宝宝涂了一些花露水, 当推着婴儿车内的宝宝游了公园一圈之后,发现宝宝怎么也叫不醒。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36.png

当宝宝被送到医院,医生说宝宝涂抹了太多太浓的花露水导致酒精中毒。 原因是婴幼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皮肤吸收功能远较成人,然而肝脏解毒、代谢能力尚不完善,如果花露水大量涂抹,容易造成宝宝酒精的累积发生中毒。
孩子使用花露水禁忌
2个月以内婴儿避免使用。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肝脏解毒、代谢能力不完善,最好避免涂抹;2个月以后的宝宝使用花露水时,也应该用水稀释5倍后使用,以免浓度太高或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
如果被蚊子叮咬处已经被挠破,不要在伤口处直接涂抹驱蚊花露水,因为驱蚊花露水中的避蚊胺、驱蚊酯是农药成分,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螨虫叮咬后不要使用花露水,花露水里面的薄荷、樟脑等成分非不仅不能改善局部炎症,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接触性皮炎。
孕妇应避免使用花露水。花露水中的冰片、麝香可导致孕妇流产。
涂了花露水,远离明火!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另外,给孩子用花露水切忌过量!
温馨提示
除了花露水,哪些日用品也有起火的危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化妆品
化妆品也很危险?没错!
一位坐在化妆间里正在上妆,旁边一位和她聊天的男士见其坐着无聊,便上前给她点了一根烟,不料打火机里的火迅速蹿到了女士右脸上,当场烧了起来…
尽管施救及时,火势也没有燃烧很久,女士的右半边脸还是几乎全部被灼伤了。
2.灭蚊剂
灭蚊剂能炸掉木门?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却是真实的事情。徐州的郭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悲剧。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38.png

某日下午,郭先生不慎将有泄漏的灭蚊剂掉到地上,与地面撞击后,瓶内的液体汽化压力超过罐体承压能力,从而发生爆炸。突然冲出的气浪威力极大,顷刻间将郭先生家的一扇木门掀掉。
据消防员透露,这次爆炸和高温天气、罐体碰撞及郭先生家空间小,以及其窗户紧闭有一定关系。
3.摩丝
“摩丝”是一种喷发胶,主要原料有树脂和溶剂——易燃的酒精。这实际上使“摩丝”成了一个带有一定“爆炸危险”的小型压力容器,如接近热源会发生爆炸,引起火灾。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40.png

小莉在理发店做头发,在打摩丝时,理发师却抽起了烟,当他摁下打火机的刹那间,凯莉的头上突然起火燃烧了起来…
4.香水
香水的香精要放在乙醇等有机溶剂里面才会溶解,所以香水里都会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即酒精),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喷香水时,千万不能接触到明火。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42.png

5.指甲油
指甲油又称指甲漆,一般由甲油基料、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硝化棉及油溶颜料等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成品中含70%~80%的易挥发溶剂。其中,硝化棉在空气中易自燃,因此指甲油也属于危险化学品。

微信图片_20170808092543.png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希望各位家长让孩子远离它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