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下正值暑期,学生们开始享受假日,省城也迎来了旅游高峰。亲友聚餐、游玩观光,“大吃一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波吃喝“浪潮”是否又掀起了铺张浪费之风?开展四年的“光盘行动”成果如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是否依然存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上街头,走进餐馆——
浪费现象明显减少
省城五四大街一家火锅店生意一直不错。8月2日午餐时间,走进火锅店,桌子上放置着文明用餐提示牌,楼道醒目位置张贴着有关节约用餐的海报。
客人们陆陆续续进店,一口气点了五道菜的田女士犹豫着再点一份“豆腐皮”还是“油豆皮”时,服务员提醒:“两个人这些够吃了,我们的菜分量足。”田女士听后放下了菜单。
“现在打包的人多了,剩菜的人少了。”火锅店店长李增科说,最近几年,大家倡导“光盘行动”,很多客人会适量点菜。店里也推出了半份菜,浪费现象明显减少。
“我们店刚开的时候每天要倒至少15桶泔水,现在每天只有8桶左右。”前厅负责人刘星说,以前经常有整盘菜全部倒掉的情况,现在服务员一般要倒的只有汤底,很少有剩菜。
火锅店浪费少了,被“吃货”戏称为“扶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的自助餐有何改观?13时30分许,记者前往交通巷附近一家“烤涮一体”自助餐厅。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正在前台交费准备就餐,除了餐费外,工作人员收取了每人20元的押金。
“以前有个别客人‘眼大肚子小’,桌上会剩一堆,现在大家基本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店长张女士说,由于就餐前要收取押金,现在基本没有剩菜的情况。
多数市民提倡适度点餐
8月3日12时许,省城七一路一菜馆内坐满了人,一桌有两名客人就餐,桌上摆着两盘菜一盆汤,菜剩得不多,汤几乎没喝。
随后,二楼的包间内坐了6名客人,他们每人点了一道喜欢吃的菜,最后加了一份汤。桌上的菜基本见底,只剩下辣椒等配菜。
“我赞成适度点菜,也赞成剩菜打包,但有些餐馆的菜不合胃口或者做得不太好吃,就不会打包,这也会造成浪费。”郭女士说,“光盘行动”不光市民们要行动,各大餐馆也应该行动起来,改善菜品的口味,多推出半份菜。
说起餐桌“光盘行动”,大多数市民表示知晓,并赞成这种文明节约的消费理念。在银行工作的张先生说,现在过度点餐依然是商务就餐场合的一种“潜规则”,如果点得少、太便宜、吃得太干净会觉得没面子。
“请客人吃饭,肯定是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吃,而且打包剩菜也会不好意思。”对此,张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反浪费条例,从而扼制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
婚宴上很难做到“光盘”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文明消费,节用惜福。”2013年初,一场声势浩大的“光盘行动”在全国展开,各大餐厅、酒店纷纷响应。
宴席聚餐以往是浪费的“大头”,通常是吃一半浪费一半。记者走访了城北区天峻桥附近的两家酒店,发现浪费情况有所改观,但婚宴上很难做到“光盘”。
“现在的婚宴在10桌左右,宴席的菜品每桌约20道,一桌10个人吃,基本吃不完。通常,男士喝酒的那几桌会剩很多菜。”宁张路附近一酒店负责人刘女士说,婚宴上会有人打包,但只是少数。此外,在喜庆氛围的烘托下,往往刚上完凉菜,不少男士就已经喝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吃得少剩得多。
除了婚宴,聚餐时浪费也不少。“现在学生放假了,时不时聚个餐,他们一点一桌,基本没人打包。”火锅店前厅负责人刘星说,店里总体来说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暑期学生聚餐时往往会剩菜,且没人打包。
文明餐桌难敌面子传统
张先生的话反映出了很多人的无奈,也折射出很多人因为讲面子、讲排场,在应酬时特意多点菜、不打包的现象。
目前,很多市民自觉加入“文明餐桌”行列,但公务接待、朋友聚餐和婚宴中,餐桌浪费现象仍比较严重。很多人酒足饭饱后看着盘中剩菜也有些心疼,很想打包,又怕遭人笑话。有的年轻人吃完饭还有下一轮活动,想打包又怕麻烦,只好顾着面子图方便,留下剩菜。
家庭聚会时,特别是有老人在的餐桌上,浪费情况比较少见。自家人不用太客气,所以无论点菜数量及饭后打包,很多人都习以为常。
“光盘行动”开展四年来,成效显著,引导不少市民理性消费,但“光盘行动”不是强制性的规范,没有约束力,一些根深蒂固的习俗和观念一时很难打破,这就成了节约的“黑洞”。因此,节约粮食,文明用餐,仍需继续提倡,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更需要相关部门应时制定相关政策,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青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