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首批50辆电动公交车明年元月投运
今年以来,海东市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试点机遇,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态海东建设进程。为使相关工作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全市公交、出租车等机动车全面进行新能源技术改造升级,促使公共交通清洁化、节能化。市上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反复论证、比选,首批50辆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将于明年元月在平安、乐都城区投入运营,这是我省范围内首次启用比亚迪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将有力推动海东市公共交通清洁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海东市认真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试点项目,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区”建设战略,大力引进推广新能源技术,积极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切实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坚持“交通工具节能低碳、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综合交通工程优化”理念,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服务体系。投入资金1亿元,计划再购置电动公交车280辆,目前已购置217辆,其中中心城区(乐都)已购置60辆天然气公交车,与比亚迪公司签订协议购置的50辆电动公交车将于明年初投入运营。乐都、平安区2个充电站(各25个充电桩)和停保场加气站、互助县4个充电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并在完备采购电动车的相关文本。据初步测算,电动公交车全部投放后,年均节约燃油121万升,减少碳污染物排放量3200余吨。投入资金3.4亿元,重点实施了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停保场及配套设施、平安综合客运枢纽中心两个项目。目前,公交车辆停保场及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平安综合客运枢纽中心规划和可研已批复,选址已确定。投入资金800万元,在互助县实施了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目前,已投入公共自行车200辆。
同时,海东市充分把握国家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与比亚迪公司积极沟通洽谈,谋划建设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及材料生产项目,力促比亚迪公司正式落户海东工业园区。
结合实施新型城镇化、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试点项目,海东市还全面构建通畅、高效的低碳交通体系,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交通清洁化工作新格局。到2017年,清洁能源公交车达到2000辆以上,实现碳排放量减少3.15万吨;规划布局10个CNG加气站和24个充电站,全面推进节能及清洁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58%,中心城区公交系统覆盖率达到90%,公交出行比例显著提高。(来源:海东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