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么么 于 2015-11-25 11:34 编辑
科普-埃切尔斯效应
在沙漠地区操作的直升机,在起降时,沙子微粒会和直升机螺旋桨的金属材质高速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在夜间看起来特别神奇。其实这就是摩擦带电效应(Triboelectric effect)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静电一般不会对直升机飞行造成安全隐患,不过地面加油时可要小心了,一定要接地释放静电。
2009年,摄影师迈克尔·杨将这一现象称为“科普-埃切尔斯效应”,以此纪念不久前在阿富汗牺牲的美国下士本杰明·科普和英国下士约瑟夫·埃切尔斯。 神奇的“地面涡流”
一直以来,这些神秘气流形成的原因,都藏匿于写满无数公式的论文中,所以,很多人虽然对现象啧啧称奇,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却不是很了解。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发动机在尿尿;还有人,没有经过多少思考,就拍脑袋说,这是飞机在放油。
实际上,这种现象叫作“地面涡流”(Ground vortex),简称地面涡。既然是一种涡流,这就好理解了,龙卷风就是一种涡流,而地面涡的形状跟龙卷风也很神似,像一条小白龙。
当发动机的进气口吸气时,空气从四面八方进入进气口。由于发动机贴近地面,使得贴地气流的流动受到限制,此时,如果有侧风吹过,上升气流开始扭动,继而快速旋转,于是涡流就形成了。
要形象地理解地面涡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也许不是很恰当,但有助于大家的理解。想象一下,发动机高速转动时,其周围大量的空气被吸走,导致发动机周围(包括地面)气压很低,因此,远处的空气得赶紧跑过去填这个“坑”;在跑过去的过程中,空气的步伐越来越快,当它跑到发动机口下方时,按理,因为惯性,它依然有保持向前冲的趋势,但是,上方发动机的进气口产生强大吸力,及时拉住了它(空气),空气没办法,只好扭转身体,并向上走,扭转着,扭转着,涡流就形成了。 不可思议的“音爆云”
当物体接近音速时,会有一股强大的阻力,使物体产生强烈的振荡,速度衰减。这一现象被俗称为音障(Sound Barrier)。突破音障时,由于物体本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逐渐在物体的迎风面积累而终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传到人们耳朵里时,会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称为音爆(Sonic Boom)。
“音爆”只有在飞机作超音速飞行时才会出现。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强压力波,传到地面上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
在突破音障时伴随的一个奇特现象便是“音爆云”,这是由于在激波面后方由于气压降低而引起温度降低,水气凝结形成微小的水珠,看上去就像云雾一般。这种云雾通常只能持续几秒钟,激波现身,转瞬即逝。音爆云是国内对这种现象的一个俗称,较为严肃一点的描述为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
因此,音爆云常见于战斗机和舰载机。在海面上空气非常湿润,激起的云雾更大更漂亮。就像给飞机套上一件天鹅裙,不过没有优雅的感觉,反而是近乎疯狂。如果能亲眼看到,场面一定很壮观。 喷气飞机的凝结尾流
现在,民航客机越来越多。高海拔的飞机尾流也越来越多了。这样的飞机尾流总是又窄又直。在尾端,尾流慢慢融化到天空中。淡淡的没有痕迹,我们只能在心里回想它的靓丽。
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吧……但是,就像下图展现的那样。 喷气飞机的凝结尾流很漂亮。
飞机尾流,一般是在高海拔形成。由小冰晶或者小水滴组成。当然了,尾流会对大气造成一些污染。但是我们看到的白色的云是水的结晶。“所以啊,这些小冰晶都是水哦。不是污染哦!” 转自: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