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海过日子 于 2015-9-30 15:59 编辑
自从微信流行后,很多团队都会建立各种群组。从各位年轻同事在微信里的反应,我也慢慢能筛选出哪些同事更适合做哪种类型的工作。 比如有时在群里确认一个信息,你会发现永远都是那么一两个同事在回答。其实并不是只有他们知道答案,但他们可能是最怕团队有人拖后腿的人,不希望任何一个人犯错误。这样的同事,我会觉得特别适合进行统筹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做的事,他们比其他人都上心。
还有的时候我们在群里讨论一个问题,有些人会很快响应,哪怕答案**那么好。这样的同事会让人觉得积极。这种积极性在一个团队当中十分重要。无论是开会也好,聚会也罢,能不畏惧结果好坏、敢于带动气氛的人,对任何一个集体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面对群讨论,也有些人一句话都不回。你最后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要么回答“啊,我**看手机”,要么回答“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想不到更好的答案”。对于媒体工作而言,其实并不是强迫大家24小时都要看着手机。但是当讨论一次又一次进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也是那一两个人永远说自己**看到手机。一个充满变数的工作,也许并不适合这样的人。
而那些说“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想不到更好的答案”的人,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也很难有好的答案。你很难分清楚他们是压根就**思考只找了一个借口,还是一直在思考却迟迟**结果。我宁愿听到他们说 “我在忙,不好意思,这一次无法讨论”,也不愿意听到他们编造的理由。一直在思考却**答案,不会让人觉得你爱工作,只会让人觉得你的能力不行。 每一次都愿意参与讨论的人,更让同事有安全感。 每一次都打文字的,比每一次都语音的人,更让人觉得走心。 常在群里分享有趣内容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不会担心自己过时,同时会对这样的人产生信赖感。 当有人说完最后一句话,没人理会的时候,总会有人出现打破沉默和僵局。这样的同事让人觉得很懂得尊重。 当一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有人会提出一个新的方向,并且很认真地列出几条有逻辑性的思考。这起码证明他有责任感,且有想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负责某一件事的同事迟迟**响应的时候,也会有人跳出来说:“他不在,我帮他解决吧。”这样的同事比别人更不怕麻烦,也更值得把重要的东西交到他们手上。 前几天,我在32个人的群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可最后数了数,只有不到十个人参与了讨论。虽然这样的结果不会让我对**参与讨论的同事产生偏见,但确确实实让我对参与的同事有了更多的好感。
文章摘自《女友·校园》2015年07期 过日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