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冬日的湟中县城街头,行人寥寥,街边的大饭馆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位顾客,漫不经心地吃着饭菜,不时举杯抿一口青稞酒,几名服务员围着桌子闲聊。看得出来,冬日的寒风使得原本就冷清的饭馆更添几分萧条。与此相反的是,城郊的几家农家乐里却是人声鼎沸,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几桌来自西宁的客人正把酒言欢,品尝农家饭菜。
同样是饭馆,缘何农家乐如此走俏,大饭馆这样萧条?
新环境农家饭让农家乐走俏
湟中县城关镇的一家生态风情园内,不少顾客正在品尝农家菜。“冬天的茶园还有这么多人啊?”记者询问,老板笑着说:“茶园每天都有生意,周末、节假日的生意更好。”据老板介绍,春夏时节,周一至周五茶园每天至少接待17桌客人,周末最少的一天也有23桌。到了秋冬季,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4桌,周末差不多有8桌。工作日期间,前往农家乐就餐的客人以县城的居多,他们大多是参加好友聚会、丧葬嫁娶、喜迁新居等宴席,而周末主要是西宁的客人。
在另一家茶园里,茶园胡老板介绍,他们这里每年有4个月生意最火爆,特别是八九月,考上大学的学生家长集中宴请宾客,来农家乐就餐的客人很多。冬天,平时客人不是很多,可到了春节期间,家家聚餐团拜,农家乐可是忙得不得了。
正在风情园里品尝农家饭的张女士来自西宁市城中区,据张女士介绍,每逢周末,她都会邀上亲朋好友一道来农家乐吃农家饭。
“相比传统饭馆,农家乐让人觉得更加自在一些,大厅里绿树红花、假山鱼池,阳光和煦、空气新鲜。除了吃饭,还能在院子里转一转。”此外,农家乐里的家常饭更是吸引了很多省城的客人。炸油饼、凉粉炖牛肉、破布衫(青稞面片)、炕洋芋、豆面饭块……这些青海人爱吃的传统小吃不是很贵,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这些都让城里人更加青睐农家乐。
成本高模式旧县城饭馆生意淡
“金塔桥饭馆在湟中县已有20年的历史,但今年6月份却停业了。”西宁市湟中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鲁沙尔工商所所长杨永辉告诉记者,这家饭店以前生意很不错,是当地有名的老店,但现今生意难做,每月还得付房租,发工资,最终停业了。“农家乐太多,生意不好做,只好改行做其他生意。”最近,万生玉餐厅的老板张彩霞正忙着重新装修店面,等装修完成后,要将原本四层的饭馆出租两层,留下两层自己开商铺。
京耀华酒店是湟中县城内一家规模较大的饭馆。这几年,在与农家乐竞争的过程中,这家大饭店有些招架不住了。陈经理是这家酒店的第三任老板,在他接手之前,这家酒店曾是中餐馆,但没多久就开不下去了,倒闭后又改成了火锅店,生意还是比不过农家乐。为了占有市场,陈经理将冷清的火锅店又改为中餐、火锅,另加住宿,这才让这家店在县城站住了脚。县城的大饭馆经不起淡季的折腾,因此,湟中县城街道上较大的饭馆屈指可数。
鲁沙尔工商所所长杨永辉介绍,近两年来,农家乐生意火爆,使得很多传统大饭馆,甚至一些开了十几年的老店生意萧条。于是,许多饭馆向农家乐转型或改行。截至目前,湟中县共有饭馆240家,与去年相比,已有46家饭馆关门歇业。
“一座县城本来就没有多少人,而且餐饮业也分淡季和旺季。农家乐的房子都是当地农户自己家的住房,服务员也是家里人,没有房租和人员工资,开店的成本就要低很多,但那些大饭馆的房租高,加上水电费、服务员工资,到了经营淡季,饭馆的开支大,收入少,自然就撑不住了。”茶园老板说出了县城大饭店生存困难的原因。(作者:田能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