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一台配钥匙的小机器、一架手摇缝纫机、一辆装杂货的小推车,在西宁市五四大街与微波巷的交叉处,朱远超靠着配钥匙、修鞋等小手艺赡养了4位老人。也正是凭借这点不起眼的小活计,他供三个孩子上了学。如今,大儿子已成家立业,二儿子即将在老家上班,三女儿正在读高中。
朱远超是四川人,自1988年来西宁做起配钥匙的生意后,他就再没换过行业,多年如一日。从那时起,每天朱远超和他的小推车会准时出现在微波巷。寒暑交替,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时间在他手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28岁来西宁到现在的年过半百,这一路走来,朱远超没给自己留下一丝遗憾。相反,他很自豪,很欣慰。朱远超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所以他很看重子女们的教育,从小就让孩子背“三字经”“百家姓”,一到入学年龄,就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学习。
孩子们在老家上学,他在西宁忙生意挣钱,但他的心思一刻也没离开过孩子们。每月,他留下很少一部分钱作为自己的生活费,把余下的钱全都寄给妻子,让妻子统筹安排家里各方面的支出。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1991年起,朱远超在生意好转后,他开始攒钱买房子,没过几年他把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
孩子们要上学,家里的四位老人也要安度晚年。在四川老家,朱远超是有名的“朱孝子”。有一次,他80岁的丈母娘生病,他背着老人来回走了六十多公里的路去看病。按他的话说,“教育孩子就得给孩子做出榜样”。
干了22年配钥匙修鞋的活,朱远超觉得虽然这个活儿小,但诚信很重要。
路边的树叶黄了又青,朱远超22年前离开老家时,大儿子只有两岁过点儿,如今,大儿子已经成家,老二也即将在老家上班。孩子们大了,懂事了,一一劝他放下这点小活儿休息休息。但他想再干几年,等“幺女”大学毕业后再休息。“到那时,我就完成了心愿,以后的路就靠他们自己走了。”言语间,听得出三个孩子是朱远超一生的骄傲。
12月3日下午,微波巷里人来人往,朱远超刚配好一把钥匙准备端起茶杯时,又一位客人来修坏了的提包拉链,他一边和客人说笑,一边摇起了缝纫机。就这样,流水的日子里,他满意地迎送着人生。 (作者:马成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