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面对西宁市蔬菜“冬缺、夏余、秋外调”的现状,确保蔬菜供应、平抑蔬菜价格成为事关民生的大事,建设蔬菜保鲜库也就迫在眉睫了。为此,西宁市今年获批了储藏能力为8万吨的5座保鲜库项目。目前,储藏能力不一的保鲜库或投入使用,或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初冬的一天,记者来到青海盛青高原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的保鲜库。在蔬菜加工车间里,几名妇女正在忙着整理晾晒的大白菜,剥掉最外层的叶子,给白菜“翻身”。“这些白菜有两千多吨,已经晾晒半个月了,再有半个月,就可以入库了,这样菜能保证质量。”公司工作人员小徐说。
打开放满苹果、梨、橘子、山楂等水果的保鲜库车间门,一股水果清香味扑鼻而来,箱子里鲜嫩的水果就好像刚从树上摘下来。另一间保鲜车间里,放满了白萝卜、胡萝卜、甘蓝等各种普通蔬菜。“目前,我们公司存放的水果有4000多吨、蔬菜6000吨左右,其中胡萝卜1000多吨、甘蓝500多吨、大白菜2000多吨、洋葱300吨、洋芋1000多吨、白萝卜500吨。这些都是根据西宁市商务局的安排调运进来的,根据需要投放市场,主要是为平抑菜价做准备。”公司经理徐正光说。
青海盛青高原蔬菜保鲜库是西宁首座市场化蔬菜保鲜库,建有恒温保鲜库、蔬菜加工车间、蔬菜交易棚、普通仓储库等。其中,蔬菜保鲜库储存量达到7200吨,年周转量可达10万余吨,其中自营销售蔬菜4.8万吨,以储存适宜冷凉性气候的高原夏菜为主。
目前,西宁市蔬菜产品的供求情况基本是“冬缺、夏余、秋外调”,即11月至次年5月,以外埠蔬菜为主,6月至7月,本地蔬菜产品基本上能自给,8月至10月,本地蔬菜产品充足富余,大量供应外地。而淡季,一半以上蔬菜要靠外调解决。另外,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地产蔬菜生产淡旺季差异大,蔬菜采购后商品化产业链缺失,致使蔬菜在采购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5%至30%。
“为降低蔬菜采购后在运输、储存中的损耗,调节市场供需,在保证蔬菜质量的前提下缓解市场流通压力,西宁市今年获批了储藏能力为8万吨的5座保鲜库项目。”西宁市农牧局农业处处长林瑛介绍,今年获批的5座保鲜库项目为:宁食集团1000吨保鲜库、湟源县春雨3000吨保鲜库、大通佳兴5000吨保鲜库、大通国良1000吨保鲜库、湟中县苏尔吉500吨保鲜库。目前,大通佳兴保鲜库、大通国良保鲜库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其他三座保鲜库正在建设中。 (作者:王春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