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西宁市虎台办事处冷湖路社区的廖晋霖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人口普查了。2000年,廖晋霖当了单位的人口普查员,那年他41岁。2010年,廖晋霖再次加入人口普查员队伍,负责冷湖路22号院的普查工作。
10年流转,廖晋霖说,仿佛就在眨眼之间。周围的环境好了,身边的人也富了……
老百姓生活富裕了
从11月1日开始,廖晋霖不在小区,就在前往小区的路上。蓝色胸牌、普查挎包,这是他的装备。敲开一家住户的门,填表、签字,不到10分钟,廖晋霖收拾好东西,又开始下一户的调查。10年前,廖晋霖的普查区域还是在冷湖路社区。
廖晋霖说,“与10年前相比,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家庭内部的装修和家电的变化。10年前,走进居民家,清一色用油漆刷的墙围,大多数人家的电视都是18英寸到20英寸的“大疙瘩”。现在房子大了,家里的摆设也更新换代了,装修风格个性化,很多人家都换上了壁挂式的液晶电视,轻薄又好看。以前难得一见的电脑,也成了不少家庭的必备之物。“老百姓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廖晋霖说。
“如今,小户人口越来越普遍,一般每户两三个人,住八九十平方米甚至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廖晋霖说,10年前祖孙三代挤在三四十平方米的房子的情况已经少见了。
流动人口增加了
2000年以后,城市建设进入加速期,城市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更多的流动人口。
“10月30日去摸底的时候,那户人还在,11月1日,开始正式普查了,那户人就搬走了。”冷湖路社区主任邢忠芹说,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
上次普查,廖晋霖花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普查任务。今年,十天的普查时间还紧巴巴的。他所普查的小区从原先五六十户人,变成现在的两百多户人,其中多为租住户。廖晋霖说, “10年前,人好找得很,晚上七八点钟家家户户的灯都亮着。现在等到晚上9点钟上门,一幢楼一半以上的住户还没回家呢。”10年前搞人口普查时,找不到人,让邻居捎个话就行,现在楼上楼下很多都不认识,想找人捎个话都难。
学历高了婚育迟了
相比十年前,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2000年的时候,普查员们随口一问,大多数居民都是初、高中文化水平,大专已经算是高学历了。而现在问到社区居民的儿女时,经常被告知“我娃娃在外头上大学”。
如今本科生都不稀奇了,“社区里硕士生、博士生都有。”社区工作人员说。因为教育程度提高,也带来了一些婚育观念上的变化。“10年前,年轻人在二十四五岁结婚最普遍。”这次普查,普查员发现,年轻人结婚、生小孩普遍推迟了两三年。
职业多了 观念变了
社会发展,使得职场“三百六十行”也开始不断变脸。“10年前,我没听说过物流这个职业,这次普查中也遇到了。”社区主任邢忠芹说。
很多新职业开始进入老普查员的视线。理财规划师、公共营养师、美甲师、瘦身顾问、网络编辑员等新职业,让普查员们耳目一新。
而一些老行当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以前有修表工,现在少了”。还有一些职业改变了称呼,“比如从前的‘理发员’,现在叫‘美发师'’形象设计师‘,等等”。
邢忠芹说,职业变化越来越快,分类越来越细,是因为城市生活发生了变化。(作者:雅宁 马小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