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摄友们一直为全画幅单反与APS-C画幅单反的焦距问题争论,有人说:在APS-C画幅单反上使用中长焦镜头,不但赚到了长焦距(相同的焦距APS-C要乘以“焦距转换系数”),还获得了相应的景深效果等等。这样就出现了“等效焦距”这个词,商家也是有意无意地用“相当于”这个词来模糊这个概念。以至于我们认为同样焦距的镜头在APS-C画幅单反上就“看得更远了”。
何谓全画幅?何谓APS-C画幅?这是对于两种传感器尺寸所特有的名称,全画幅源于早期的胶片机,两者的区别实际上就是传感器尺寸的大小不同。 镜头焦距就是镜头光心(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 镜头的焦距是距离长度、是一个物理概念、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无论100mm镜头在全画幅上或者是在APS-C画幅上,这段距离都是固定的,不会发生改变。 那么改变的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改变的应该是“视角”! 我们知道相同焦距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比APS-C上画幅要大,视角也大,在APS-C画幅上画幅要小,视角也小。这是由传感器的尺寸决定的,也就是说同样焦距的镜头,同样的被摄体,由于全画幅相机传感器的面积大,成像就一定大。如果是 APS-C画幅相机,由于传感器面积小,成像就一定小。其实就是在APS-C画幅相机上被摄体的四周被剪裁掉了一部分,成像更小 、更局部了。如果我们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和APS-C画幅相机上对同一被摄体拍摄,其结果是PAS-C画幅相机只拍到了全画幅相机成像的一部分,“视角小了”。那么,只有通过“焦距转换系数“才能得到”等效视角“。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同一焦距的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乘以“焦距转换系数”所得到的数值要大于全画幅相机。比如:佳能全画幅相机100mm焦距的镜头在佳能APD-C画幅相机上乘以1.6的镜头转换系数=160mm,焦距增加了,“看得远了”。实际上并没有“看远”,如果焦距相同,APS-C画幅的相机“更局部”了。 一句话:同一焦距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和APS-C画幅上乘以“焦距转换系数”所得到的成像视角相似,焦距也相似。所谓的“相当于”仅仅是视角,而非焦距。 另外,衍射光对相机镜头的相对孔径、图像传感器大小的作用、以及相同像素电子之间的距离等等因素都决定了全画幅与非全画幅相机在成像的畸变、像场的透视关系、背景虚化程度等等方面有质的不同,这一点以后再和大家讨论。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和大家讨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