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8月4日,记者接到妥女士打来电话称,西门王府井附近挤满了献艺的乞丐和围观的市民,有唱歌的侏儒“歌手”、有用脚在写字的“书法家”、还有用鼻子吹葫芦丝的“音乐家”。
很多西宁人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行走在西宁街头,总能够看见一些穿着破烂的乞丐,或跪或蹲在路边,还有些借助于吹拉弹唱行乞。市民郑女士说:“无论是乞讨路费的学生还是丢掉行李的游客,都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获取帮助,他们中又有多少是真的因为生活所迫行乞呢?”
行走在拥挤的水井巷内,有各式各样的乞丐,有媒体上多次曝光的大头娃娃,躺在有拉杆的木板上,旁边有一位戴着耳麦,脚下是音响的中年男子不停地伸手要着钱,使原本拥挤的道路更加拥挤。记者采访时,市民吴女士调侃道:“这哪里是乞讨呀,男子脸上连一点感激之情都看不出来,好像在收过路费一样。”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职业乞讨和虚假乞讨欺骗了很多人的同情心,别说是假乞讨,就算是见到真乞丐也会提高警惕。“怎么给?到处都是乞丐,多数还是职业乞丐。”
那么,对于街头乞讨人员,我市又是如何管理的呢?“根据无偿救助原则,我们主要提供食物、住宿救助,帮助与其亲属联系,提供医疗救治、返乡乘车凭证等。”尽可能不让流浪乞讨人员流落街头是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目标,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是自愿救助,不能采取强行措施,大多数的职业乞讨人员都不愿接受救助。(来源:西宁晚报 实习记者 朱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