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逐渐普及,各类型的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应运而生,成为不少市民外出必备品。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品牌繁多,产品良莠不齐,电量容量大小到底有没有可信度,让不少市民质疑。
市民杜女士告诉记者,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的她,使用手机频率较高,所以购买了一款售价110多元,电量容量为8000毫安的充电宝。售货员告诉她这款大容量的充电宝至少可以充满3块手机电池,但是杜女士回家后,发现新买的充电宝并不像销售人员所说的那么大容量,第一次手机充电只能充到75%的电量,这让杜女士很是生气。由于公司派自己第二天要出差,便就没有去退货,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杜女士对充电宝的质量表示怀疑,她真不知道充电宝的质量该如何判定。
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电子商城发现,除了一些知名的品牌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品牌,价格也参差不齐,有些大容量的充电宝竟然比一些小容量的价格还要低。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市民陈先生则表示,如果购买充电宝的话,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品牌,质量会有保障,对标注的电量容量也比较放心。
业内人士建议,购买充电宝最好选择正规渠道,要认真查看产品的包装,切勿选择无品牌、无厂商地址的产品,勿盲目追求大容量。(来源:西宁晚报 实习记者 小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