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恋青年迷失方向,打工之余走进德令哈柏树山风景区,不知不觉登山了柏树山山顶,原本要以这种登山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快,可谁知这是一条不归路,被困在了海拔3500多米的悬崖,再也找不见回头的路了,情况万分危急……
6月22日20时40分,德令哈市消防大队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度,一名男青年在柏树山风景区迷失方向,去向不明。接到报警后,大队迅速赶往离市区30多公里的柏树山风景区,开展救援行动。 柏树山风景区,山势陡峭,大多呈阶梯状,原始森林树木丛生,野生动物较多。消防官兵到场随机开展救援,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指挥部通过被困者在被困区域用手机拍摄的远距离画面,消防官兵组成了一支由7名指战员组成的救援小组展开了徒步搜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搜寻,消防官兵到达柏树山半山腰,海拔已经超过3200米,此时天色渐渐暗下来,给搜寻被困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山势异常陡峭,半坡上流动的砂石给行救援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山坡坡度较大,随时都有可能滑落的现象,教导员陈鸿斌同志带领大家及时寻找平台,暂时把救援官兵带到了安全地带,呼喊、照明在这一刻紧张有序的进行着……通过与指挥部的联系,在确定第一次上山救援的道路行不通后,救援官兵原路返回,第一救援失败。 为了尽快找到被困者的准确位置,指挥部找到了长期在这里放牧的两名蒙古族牧民,决定以他们为向导,另找上山之路搜寻被困青年。消防官兵带上绳索、全生吊带、照明等救援装备开始了第二次的救援行动……来自青海籍的大队参谋韩志强一直冲在最前面,与两名牧民边上山边寻找救援道路边鼓励大家,战士们累了他就主动与牧民拉拉家常,说说笑,让整个救援气氛显得较为轻松,事后他告诉我们是为了缓解战士们的压力。 正在参加比武集训,来自山东籍的战士姜昆入伍四年,参与多次抢险救援任务,经验丰富,可像这样高海拔、高难度的救援他还是第一次,上山途中,他双脚先后两次抽筋,队长让他休息,可他简单处理后,果断与救援队继续前行。3000米、3500米……海拔越走越高、山势越来越陡峭、悬崖地势越来越险峻,天气越来越寒冷,就这样,消防官兵客服种种困难,借着照明一步一步往山顶走。 救援队终于到达了山顶,消防官兵又开始了激烈的呼喊,似乎在远方也能听见被困者的求助声音,可人究竟在哪里?始终揪着每一名消防官兵的心。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救援组到达了海拔3500米的山顶,凌晨2时,马毛猬磔,寒风凛冽,往下看,悬崖险峻;往上走,丛林茂密,寸步难行,怎么办?救援组决定利用一个支点,利用绳索让两名救援队员围绕山顶周围继续寻找这个微妙的求救者声音的来源。与此同时,官兵们通过篝火,照明灯光不断发出信号、不断呼喊,但愿能找见这名被困者,可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搜索还是没有发现。此时,救援队伍体能消耗较大,休息片刻后,不得不原路返回,第二次救援失败。 面对着被困者家属焦急的面孔和不安的情绪,现场气氛异常复杂。5时40分,现场指挥部决定抽调一支由4名消防官兵、1名蒙古族公安***、1名牧民组成的6名精干力量,简单充饥后带上救援装备、食品、矿泉水,踏上了第三次救援道路。地形险要、荆棘丛生,山陡路峭,随时面临着野兽、悬崖峭壁的威胁,救援官兵克服种种困难,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于8时50分到达柏树山海拔3500多米的最高点。 救援队在海拔3500米的山顶利用喊话器进行不断喊话、搜寻,终于在一处山涧发现被困青年。救援官兵随后固定好绳索,利用坐息悬垂的方法,将被困者从山涧处营救上来,并转移至安全地带。由于被困者长时间被困、身体虚弱、脸色苍白,救援队员小心翼翼,扶着被困青年一步一步往下走,终于在11时许,将被困青年转移到了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