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小言 通讯员 康维海)3月31日,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宣布:经过近一年的钻孔施工,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近日在地下2230米处钻获发现了温度达153℃的干热岩。据介绍,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发现大规模可利用的干热岩,是我国在能源领域和地热勘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这次在青藏高原腹地成功找到的干热岩资源具有埋藏浅、温度高、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填补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的空白。不仅对我国开展干热岩资源的深入研究,争夺新一轮能源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地区能源结构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前人的地质资料显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大地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共和盆地前景最好。自2011年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安排实施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此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院所的协助下,通过对近年实施的三个孔的钻探验证结果的深入分析,在中新生代盆地——共和盆地中北部确定了干热岩寻找靶区。前不久在2230米深度发现温度达153℃的干热岩,且随着深度增加,温度按6.8℃/100米的梯度稳定升高,勘探表明干热岩岩性为印支期花岗岩,致密不透水,1600米以下无地下水分布迹象,完全符合干热岩的各项条件。
勘探显示,该岩体在共和盆地底部广泛分布,仅钻孔控制干热岩面积就达150平方公里以上,干热岩资源潜力巨大。由于黄河横穿共和盆地,同时盆地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仅每天泄入黄河的地下水达20万立方米以上,丰富的水源保障了干热岩资源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关链接】
干热岩一般是指地下3000米至10000米深度范围内的温度大于150℃、甚至达650℃的高温岩体,是一种零污染排放、安全性好、热能连续性好、不受季节气候制约、利用率高、成本低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据估算,我国大陆3000米至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在过去40年里,发达国家干热岩的利用技术日趋成熟,显现出了巨大的利用价值,我国因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滞后,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此前还未成功探出干热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