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友相聚,自顾自玩手机;阖家团圆,个个是“低头党”;不管等车、吃饭,每5分钟掏出手机刷一次微博、查一次微信;手机伴枕,才能入睡,一觉初醒,先看手机;就连聚餐上道菜,也让手机先“吃”……
据说,这都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又据说,这种病症,发作起来很可怕:小处而言,亲情友情因之淡漠;大处来讲,社会信任因之丧失。
“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病态现象,这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不能走向反面,不必妖魔化新技术。妖魔化新技术,容易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新技术,漠视、隐瞒真实的、深层次的原因。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人感叹人情冷漠、人心不古。可是,长者倒地无人问的悲凉,是因为手机和科技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络慈善传奇,恰恰是因为科技凝结了人心。即使家庭内部,微信朋友圈、微博,让天各一方的父母儿女,也有机会认识到对方更精彩的一面。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人“对面不相识”,也能让人“天涯若咫尺”。
不可否认,某些时候,现代科技有过分膨胀的趋势,甚至威胁人类生存。但是,“真正的问题,不在科技是否会奴役人类,而在人类能否主宰自己的命运”。把科技看作人文对立面,是误解了人文,也误解了科技。人类社会自己得了病,可别赖在智能手机上。板子错打,后患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