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江亚琴)2014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将再次刷新纪录,在年复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中,是选择北上广还是回家就业,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不再是左右为难的问题。一线城市的压力与不可预见的未来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主动逃离,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机会与幸福感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回归。对于很多在外省念大学的本地学子来说,与其说西宁是一抹乡愁,不如说回到西宁意味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幸福的生活,他们愈加青睐回家就业。 外地大学生:愈加青睐回家 一线城市虽然很繁华,但工作压力大,每天起早贪黑地挤在各条地铁中,让人感觉看不到希望。根据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90后高校毕业生里有61%主动逃离一线城市,这个数据,在2011年时还是46%。 2月9日,记者在省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见到了前来求职的张源,即将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她准备回家找工作,她曾在北京一家房企实习。“早晨5点多起床挤两个多小时的地铁去上班,晚上经常加班,急匆匆地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张源说:“回家的话离父母近,房子有了,而且凭我的能力在这边会发展得很好,在北京竞争压力太大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王静,毕业后先是在武汉干了半年的销售工作,今年春节毅然决然辞职回家与朋友一起创业,她与朋友开了一家装修公司,她告诉记者:“西宁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特别迅猛,火爆的房源必然会有装修的需求。”她决定扎根西宁,在家乡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家门口就业,天时地利人和 “一线城市已经饱和,西宁还在快速发展中”,是很多外地大学生对西宁的印象。在受访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回家就业不仅离父母近,人脉关系都在这边,而且西宁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悉,西宁的四大工业园区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今年预计新招4000人。省人社厅表示,今年全省公开考录招聘人数将不低于6000人。记者也从节后各大招聘会上了解到,很多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量明显增大,为了招到人才,各企业在不同的招聘会上赶场子,同时提高了工资待遇。 西宁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市委市政府也注重人才的引进,开展了人才开发聚集引才引智等10项重点工程,同时引进了300名省内外人才来服务西宁,并建立了优秀人才表彰激励机制。不仅如此,我市注重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撑,建设了多个创业孵化基地。青海青年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房租优惠和小额贷款,还提供导师辅导和创业培训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建立了人才库,应届毕业生可以凭有效***登记求职信息,工作人员随时跟踪为毕业生推荐合适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