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教育理念分歧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4 10: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之前有位家长刘女士告诉我,她原本没有特别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直到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听小区邻居说,他们小区对口的小学正好是一家“名 校”,她还觉得儿子运气真不错。“我听说很多人为了就读这个小学,特意在我们小区买学区房的。我想,我们恰好对口这个小学,离家近,真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儿子进入小学没多久,刘女士就发现情况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刚刚上一年级,孩子就带回很多家庭作业,每天都要做到八九点,弄 得玩的时间都没了。”刘女士说,自己一直秉承的是“快乐第一”的理念,上学前也没带孩子读过什么兴趣班,孩子识字量很少,更别说写字了,所以现在每天的写 字作业都做得特别慢。“关键是老师还要求特别高,写的一定要端端正正,这对孩子来说很吃力。”
  更让刘女士不认同的是,老师还要求家长每天要监督孩子做作业,做完了要订正错误,最后再签字。“难道批改作业、订正错误不应该是老师的职责吗?我都改过来了,老师怎么知道孩子哪里没有学会呢?”
  刘女士试图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对家庭作业降低要求,但是老师并不理解。“她觉得我们应该多督促儿子,敦促儿子迎头赶上,而不是降低要求。当我建议家长不订正错题时,老师好像觉得我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除此之外,刘女士觉得老师对孩子的纪律要求也过分严格。“下了课不许跑跳,上课时一定要坐得笔笔直,不能斜靠在墙上,更不能趴在课桌 上。我家儿子因为上课坐姿不端正被老师批评了好几次了。”刘女士说,她回家向儿子了解情况,儿子说实在是因为坐得太累了,就趴在课桌上了,“可是老师却认 为孩子这样做就是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
  入学前家长最好做些功课
  刘女士面临的状况在小学新生家长中并不少见,她自己也觉得有些后悔,之前没有深入了解一下对口学校的教育理念。现在,她就需要面对一个 艰难的选择:是违背自己的心愿,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还是和老师对抗,继续自己的“散养教育”。但无论哪种选择,恐怕实施起来都会比较辛苦。
  确实,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我都比较倾向于家长要事先做好“功课”,有所选择。我这里说的“择校”不是“选择名 校”的意思,而是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离家远近、软硬件水平等,但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看看是否和自己的理 念相一致。毕竟,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如果两者的教育理念差异过大,不仅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会有障碍,而且会让孩子感觉不知所措,不利于孩 子的成长。
  即使没有条件选择,我也建议家长对学校的情况尽量多些了解,以便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学校,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也难免出现老师和家长的观点的分歧。毕竟,即使是夫妻二 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很难完全一致,要让面对几百个孩子的学校和某一个具体的家长的想法完全吻合就更加不现实了。如果家长对此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也能 帮助家长更好地面对观点的差异。
  别把和老师的分歧想得过于负面
  在已经和老师发生观点分歧的情况下,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家长要明白,这种分歧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只是我们成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之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已,不要把这件事想得过于负面。
  我们可以分析这些分歧是不是触及自己的教育底线,是不是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是,家长可能需要考虑给孩子换个环 境;如果不是触及底线的原则性差异,就可以以平常心看待。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的观点差异只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如果双方都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就可能商 量出一些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即使找不到折中的办法,家长也要尽量避免情绪化地看待老师的工作。特别是在无法改变孩子所处环境的情况下,家长对学校的负面态度会让孩 子感到困惑,不利于孩子适应环境。像上文提到的这位刘女士,如果觉得学校给的压力太大,又无力改变环境,可以在家给孩子更多情感方面的支持,多倾听,多理 解,多包容,让孩子感觉到有坚实的后盾,这样更有勇气去面对学校的压力,更容易尽快适应这个环境。file:///c:/users/ADMINI~1/appdata/roaming/360se6/USERDA~1/Temp/0.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roaming/360se6/USERDA~1/Temp/0.gif



微信平台广告.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